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谈自强不息的精神

发表于2017-12-22 09:21 阅读(9)

谈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眼前遇到一点困顿的感觉,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自强不息世界上是我一贯的主张,也是我一贯的作风,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信心似乎没有之前那么强。这可不是好事,干脆我自己写一篇文章来给我自己打打气。
  
  其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原本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它的解释就是: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养成勤劳的习惯,培养勤奋的性格,收割丰收的果实!
  
  我曾经用清华大学的这个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题,要我的个别学生写文章。发现学生虽然能从正面理解“自强不息”的意思,然而对它深厚的意蕴却是不甚了了的;至于“厚德载物”,绝大多数人更是字面意思亦不能了然,对此我觉得是非常遗憾的。
  
  当我从书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上面说,我国学校校训之最佳者,当推清华大学的校训,因为它表述的是传统文化的精粹。“自强不息”,出于《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这就是“天行健”的意思。君子效法天,要像天那样不断运行,不断努力。“厚德载物”,见《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的地势就是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
  
  所以说,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要人们效法天地,在学、行各方面不断去努力。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源于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古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如孔子,自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有一次在河边对学生们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激励他们效法自然,珍惜时光,努力进取。
  
  明末顾炎武有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王夫之于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犹能克服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勤奋著书。《姜斋公行述》说他:“迄于暮年,体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他们所体现的,都是这种精神。这种精神由于人们的践履,使我们后人仍时时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与璀璨的美。传统文化中富含极有价值的东西是绝无疑义的,对这一点,人们口头上似也都能道,然我总觉得等闲视之或视而不见者仍滔滔皆是。如此优秀的自家珍藏不知宝爱教人不可思议,近来读到一条注释尤让我叹息不已。《朱子语类》载朱子语曰:“试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为圣贤。”
  
  据说有某大学的出版社出版的了《朱子语类选注》,上面的注“赞”字为“称颂,赞美”,真是大错特错。这里的“赞”,应解为“助”,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是儒家所乐道的,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常识。注释者的无知令人吃惊。同书又注禅家话头“云在青天水在瓶”他们却说:“要考查行为的结果,考虑到行事的困难。”我觉得这更是胡说八道。如果敢于注释古书的人如此不学浅陋,对传统文化如此隔膜无知,则前面说到的人们不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出处与意蕴,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如今的社会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人们已疏离到何等程度。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多做好事,善事日积月累就象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团体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我认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虽历尽沧桑却一脉相承,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上下求索,扬善弃恶的必然结果。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无不劝诫提倡人们从善。从这个角度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善”的历史。所谓“善”就是“好”,“善事”就是遵循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或游戏规则所做的“好事”的意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和咱们的博客上的朋友们共勉,愿我们为荣誉、为社会多做“善事”,积“小善”为“厚德”。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成正比,而增厚美德以容载万物应成为我们崇高不变的追求,自强不息,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我觉得由于我最近的情绪不太平稳,对于古人的训教不知不觉地远离了。话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那么我觉得以上这些话实际上,是应该激励自己才对。依赖别人不是我的作风,我必须认真改过自己的过错。困难是客观存在,而主观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打起精神,放弃幻想,振作精神,做到真正的自强不息。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