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诗歌不是生活,生活才是诗歌

作者:灵遁者 发表于2017-12-01 10:48 阅读(11)

诗歌不是生活,生活才是诗歌

生活才是诗歌

——灵遁者

关于诗歌总的观点,我就一句话:诗歌不是生活,生活才是诗歌。关于诗歌具体的社会功能,和其他任何艺术的功能是一样一样的。舞蹈是形体艺术,歌曲是声音艺术,诗歌是文字艺术。

用更实在和根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都吃饱了,穿暖了。该干点别的愉悦或者刺激精神的事情了。

我们写东西,有经历过“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时间会告诉我们,只有真,才是自然流露的。什么技巧,什么形式,统统弱爆了。

而“真”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可能是诗人或者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背景,也可能是时代背景。但是只有“真”。才能扯动我们的心弦,甚至扯出一些我们惊吓的东西。这就是艺术了。

所以诗歌不是生活,生活才是诗歌。这句话最多是建议吧。从里面你可以看出一丝无奈和坦然。

其实我这么说,是看了90后诗人许志立的两首诗歌才深切想到这句话的。

他在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多数认为是自杀。我个人也是赞同的。这是他2014年7月13日的一首诗歌。

《我一生中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

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我一生中的路

还远远没有走完

就要倒在半路上了

类似的困境

以前也不是没有

只是都不像这次

来得这么突然

这么凶猛

一再地挣扎

竟全是徒劳

我比谁都渴望站起来

可是我的腿不答应

我的胃不答应

我全身的骨头都不答应

我只能这样平躺着

在黑暗里一次次地发出

无声的求救信号

再一次次地听到

绝望的回响

2014-7-13

我个人博客中写道:我不建议年轻人去看他的诗歌。但是我得承认他的诗歌很好。不比北岛,余光中,舒婷任何一位诗人差。就表达内心而言,他的表达已经够了。这也是我经常说的,每个人都是诗人。用诗歌打发生活的人,必定是可以沉下来的人。可惜了,许志立,他始终没有明白“我是谁?”“我活着是为什么?”这些这些问题,也一度,包括现在依然是我的问题。

所以写了一首《这就是生活》,来告诉自己诗歌是什么,生活是什么。原文如下。

《这就是生活》

在这个连水都匮乏的年代

还可以洗牛奶浴

这就是生活

不要试着去追根溯源

诗歌不是生活

生活才是诗歌

没有面包,诗歌都会被饿哭!

在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谈什么价值,理想之类的东西。还是一个字“真。”我说了,就表达的而言,许志立不比任何一位知名诗人差。就在于大家都真,真是没有办法去比较的。

诗歌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把诗歌当生活的人,注定要被圈起来。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这是一种自我陶醉,这是想通过规避来建立新家园。

不是谁,不是任何艺术家,开始是这样的。许志立也一定不是一开始就绝望的诗人。看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了。

说到绝望,北岛应该算是个代表。经历过那个红色动荡的年代,他的眼神里就能透露出一个诗人的敏感。高中的时候,我就看到他的代表作品《一切》。原文如下: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我相信那个时代的一些诗人,作家是会认同这首诗歌。不然老舍,傅雷,陈梦家,陈琏等人咋会抛弃一切,拥抱死亡呢。

这里值得插一句的是,诗人舒婷也算是经历过那个时代。却对北岛说《这也是一切》。

这也是一切(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我相信即使1966年某日的凌晨,被打得遍体鳞伤的老舍回家,然而,家人坚拒他进门,要其好好反醒。他看到门上贴着《这也是一切》。还是会独自到太平湖,坐上整整一天,最后步入湖水自尽。不是舒婷的诗歌不美,而是生活更“真”。

舒婷懂的生活的诗歌,却不一定懂得心理学。倒是倘若老舍看到门上贴的是北岛的《一切》,兴许坐在湖边一条,晚上就回去了。知道为什么吗??老舍看了《一切》后,对这个叫北岛的年轻人担忧。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写点什么,一个作家,文人的责任不就是这些吗。自己沉沦,却看不了别人沉沦。这叫同情,但是同情的哲学却远远比同情本身复杂。就像有句话说:“人有时坚强的可怕,人有时脆弱的和草一样。”一个男人需要保护的对象,譬如一个孩子,譬如一个女人,这样才能坚强。独自呆在诗歌生活里,往往会脆弱的。

所以我相信大家对于生活才是诗歌,会从心底了有了感觉。活在诗歌,活在歌曲,活在跳舞,活在画里的人,很真,很纯粹,可那却不是生活。

至于西川说生活化语言可能会使诗歌文化,走向垃圾。我个人倒认为西川有点小瞧普通人的语言水平了。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这样的担心我个人没有。诗人首先是自己的诗人,给自己写诗,这个很重要。

语言驾驭水平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思想深度水平更不是一朝一夕拓展的。诗歌应该也必须是从垃圾走向好看的。但是我希望的是永远不要失去”真“就OK。只要你的作品是”真“的,那么再差,我也会去看。不要不真而装作真,就会讨人厌。毕竟西川还有一句话是:“凡是太像诗人的人不是诗人。至少不是好诗人。”

亲们,记住哦。诗歌不是生活,生活才是诗歌。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头。这就我写这些字的原因。

2015年7月11日。

摘自灵遁者个人文集《非线性波动》

摘自中国作家网。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