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百战奇略》第五卷·正战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凡与敌战,若道路不能通,粮饷不能进,推计不能诱,利害不能惑,须用正兵。正兵者,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法曰:「非正兵,安能致远?」

  宋檀道济为高祖北伐前锋,至洛阳,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王师以正为律,何必杀人!」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众。

参考翻译

《百战奇略》第五卷·正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前进道路不能畅通无阻,粮饷供应不能运进保障,所施计谋不能诱敌就范,所设利害不能迷惑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作战,就必须采用正兵作战。所谓“正兵”、是指使用经过选拔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赏罚严明、号令统一的正规大部队,采取边打边进、步步为营的正面进攻战法,这样作战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不使用大部队实施正面进攻战法,怎么能够进行远程作战呢!”东晋将领檀道济随同中外大都督刘裕北伐后秦而担任晋军前锋指挥官,他率军正面进攻洛阳,采取(分进合击,步步推进的)正规战法,迅速攻城破垒,俘获敌人四千余人。这时,有人建议将俘虏杀掉集中一起封土作高冢以炫耀晋军之武功。但檀道济却反对说:“讨伐罪恶,安抚人民,恰是今日应作之事。

参考赏析

《百战奇略》第五卷·正战 解析

本篇以《正战》为题,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使用“正兵”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在道路不能畅通,粮饷不能前运,计谋不能诱敌,利害不能惑敌的情况下,只有使用“正兵”,即使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部队,采取“且战且前”、步步推进的正规战法,才能深入敌方,夺取胜利;否则,是无法实施远程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此篇与前篇《奇战》,从相反相成的两个侧面,进一步论述了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法而制敌取胜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完全体现了孙子所揭示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见《孙子兵法·势篇》)这一军事斗争的客观规律性。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晋安帝司马德宗乘后秦皇帝姚兴新亡,国内政局不稳之机,派遣中外大都督刘裕率师北攻后秦。

刘基简介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百战奇略》所有章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