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千金方》上七窍病·齿病第六

朝代:唐代 作者:孙思邈

  (论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

  论曰∶凡齿龈宣露,多是疳 及月蚀,以角蒿灰夜敷龈间,使满,勿食油,不过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枣即发,所以患齿者,忌油干枣及桂心。每旦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凡人齿龈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为此盐汤揩齿、叩齿法,无不愈也,神良。凡人好患齿病,多由月蚀夜食饮之所致也,识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蚀未平时,特忌饮食,小儿亦然。

  治龋齿及虫痛方。

  白附子 知母 细辛(各六铢) 川芎 高良姜(各十二铢)

  上五味末之,以绵裹少许着齿上,有汁吐出,一日两度,含之,亦治口气。

  又方 切白马悬蹄如米许,以绵裹着痛处孔中,不过三度。

  治 齿虫齿,积年不瘥,从少至老方。

  雀麦草一名杜姥草,似牛毛草,以苦瓠叶四十枚净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长二寸,广一寸,浓五分,以瓠叶裹缚之,作五六十裹子,取三年酽醋浸之,至日中取两裹纳火中,炮令极热,纳口中齿外边熨之,冷则易之,取铜器以水纳中,解裹于水中洗之,得虫长三分,老者黄赤色,小者白色,多者得三四十枚,少者得一二十枚。

  治虫齿方

  莨菪子三合,如无,葱子、韭子并得,以青钱七文,烧令赤,取小口罂子令可口含得者,将钱纳罂子中,取一撮许莨菪子安钱上,令炮炮声,仍与半合许水淋,令气上,从罂出,将口含罂口,令气莫出,用熏齿,冷复更作,取三合药尽为剂。非止虫齿得瘥,或风齿、龋齿、齿中病悉主之,口中多津,即吐之。

  又方 白杨叶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 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虫立出。

  又方 取桃仁少许,以钗头穿向灯上烧之,烟出,经少时吹灭,即纳入口安虫齿上咬之,不过五六度。(一方作胡桃仁。

  治疳虫蚀齿根方。

  地龙置石上,着一撮盐,须臾化为水,以面展取,却待凝浓,取以纳病上,又以皂荚去皮涂上,虫即出。

  又方 纯麻子烛烬研,以井花水涂之。

  又方 黑 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先烧铁锄斧銎令赤,纳其中,烟出,以布单覆头,令烟气入口熏之。

  治齿龈肿痛,及虫痛方。

  黄芩 甘草 桂心 当归 细辛 蛇床子(各一两)

  上六味 咀,以醋浆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二。

  治齿有孔不得食、面肿方。

  莽草(十叶) 猪椒附根皮(长四寸者七枚)

  上二味 咀,以浆水二升,煮取一升,满口含,倦即吐却,日二三度。

  治齿根肿方。

  松叶(一把切) 盐(一合)

  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治齿根动欲脱落方

  生地黄绵裹着齿上,咋之,又 咀,以汁渍齿根,日四、五着之,并咽汁,十日大佳。

  治齿根动痛方。

  生地黄 独活(各三两)

  上二味 咀,以酒一升渍一宿,以含之。

  治齿龈间津液、血出不止方

  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

  又方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 咀。以醋二升煎取一升,日夜旋含之。

  又方 矾石一两,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齿落不用之可也。

  治齿间血出方。

  以苦竹叶浓煮之,与盐少许,寒温得所,含之,冷吐。

  又方 温童子小便半升,取三合含之,其血即止。

  治齿出血不止方。

  刮生竹皮二两,苦酒浸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 其背上三过。仍取竹茹浓煮汁,勿与治酒醉、牙齿涌血出方。

  当归(二两) 桂心 细辛 甘草(各一两) 矾石(六铢)

  上五味 咀。以浆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

  又方 烧钉令赤,注血孔中,止。

  治头面风,口齿疼痛不可忍方。

  蜀椒(二合) 莽草(十叶) 雀李根 独活(各二两) 细辛 川芎 防风(各一两)

  上七味 咀。以酒二升半,煮三五沸,去滓含之,冷吐,更含之,勿咽汁。(张文仲有白术二两)

  又方 鸡屎白烧灰,以绵裹置齿痛上,咬咋之。

  又方 鸡屎白以醋渍煮,稍稍含之。

  又方 煮枸杞汁含之。

  又方 生地黄(一节),蒜(一瓣)。上二味熟捣绵裹着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 ?

  又方 含驴尿,须臾止。

  风齿疼痛,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脉三壮。

  又以线量手中指至掌后横纹,折为四分,量横纹后当臂中灸二壮愈,随左右。

  含漱汤
  治齿痛方。

  独活(三两) 黄芩 川芎 细辛 荜茇(各二两) 当归(三两) 丁香(一两)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含嗽之,须臾闷乃吐,更含之。(《古今录验》同,有甘草二两)

  又方 含白马尿,随左右含之,不过三五口。

  治齿痛漱汤方。

  腐棘刺二百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旋旋含之,日四五度,以瘥止。

  又方 川芎 细辛 防风 矾石 附子 藜芦 莽草上七味各等分作末,绵裹如弹丸大。酒浸安所患处,含之勿咽,日三,刺破,极佳。

  又方 蚯蚓粪水和,作稠泥团,以火烧之,令极赤如粉,以腊月猪膏和,敷齿龈上,日三两度,永瘥。

  又方 取自死蚯蚓干者捣末,着痛处,即止。

  治齿龈痛、不可食生果方。

  生地黄 桂心上二味合嚼之,令味相得,咽之。

  又方 马齿苋一把嚼之,即瘥。

  治牙痈塞、口噤不开方。

  附子(大者一枚) 黄连(十八铢) 矾石(一两)

  上三味末之。纳管中,强开口吹之,入喉间,细细吹之。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
《千金方》所有章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