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千金方》胃腑方·胀满第七

朝代:唐代 作者:孙思邈

  (论一首 方八首 灸法十一首)

  论曰∶病者腹满,按而不痛者为虚,按之痛者为实也。夫腹中满不减,减不足言,此当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得温药。腹满口中苦干燥,腹?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下部闭塞,大便难,两 下疼痛,此虚寒气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取瘥。腹满转痛来趋小腹,为欲自下利也(一云∶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小腹,为欲自利)。

  温胃汤
  治胃气不平,时胀咳,不能食方。

  附子 当归 浓朴 人参 橘皮 芍药 甘草(各一两) 干姜(五分) 川椒(三合)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半夏汤
  治胃中虚冷,腹满塞下气方。

  半夏(一升) 大枣(二十枚) 甘草 附子 当归 人参 浓朴 茯苓 枳实(各二两)桂心 ?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二服。

  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胀满,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方。

  附子(一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服(《集验方》加干姜二两)。

  浓朴三物汤
  治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方。

  浓朴(半斤) 大黄(四两) 陈枳实(大者五枚)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纳大黄,煎取三升,去滓,服一升。腹中转动者勿服,不动者更服。一方加芒硝二两。

  浓朴七物汤
  治腹满气胀方。

  浓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心(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呕逆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吴茱萸汤
  治久寒胸胁逆满,不得食方。

  吴茱萸 半夏 小麦(各一升) 甘草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桂汤
  治虚羸胸膈满方。

  桂心 生姜(各一斤) 半夏(一升) 黄 (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男子卒劳内伤,汗出中风,腹胀大,饥食不下,心痛,小便赤黄时白,大便不利方∶

  大黄 葶苈 寒水石 苦参 黄连 栝蒌根(等分)

  上六味为末蜜丸,以豉汁和饮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加至十丸。

  灸法
  胪胀胁腹满,灸膈俞百壮,三报。

  胸满心腹积聚痞痛,灸肝俞百壮,三报。

  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

  腹中气胀引脊痛,多饮食,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

  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灸三焦俞,随年壮。

  胀满雷鸣,灸大肠俞百壮,三报。

  胀满气聚寒冷,灸胃脘百壮,三报。穴在鸠尾下三寸。

  腹满胀绕脐结痛,坚不能食,灸中守百壮。穴在脐上一寸。一名水分。

  胀满瘕聚滞下痛冷,灸气海百壮。穴在脐下一寸。忌不可针。

  胀满气如水肿状,小腹坚如石,灸膀胱募百壮。穴在中极脐下四寸。

  胀满肾冷瘕积泄利,灸天枢百壮。穴在脐旁相对,横去脐两旁各二寸。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
《千金方》所有章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