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千金方》脉法·分别病形状第五

朝代:唐代 作者:孙思邈

  脉数在腑。脉迟在脏。脉长而弦,病在肝。(《脉经》作出于肝。)脉小血少,病浮,病在肺。脉大而坚(扁鹊云∶小而紧,)病在肾。脉滑者,多血少气。脉涩者,少血多气。脉大者,血气俱多。又云脉来大而坚者,血气俱实。脉小者,血气俱少。又云∶脉来细而微者,血气俱虚。脉沉细滑疾者热。脉迟紧为寒。(《脉经》云∶洪数滑疾为热,涩迟沉细为寒。)脉盛滑紧者,病在外热。脉小实而紧者,病在内冷。脉小弱而涩,谓之久病。脉浮滑而疾,谓之新病。脉浮滑,其人外热风走刺有饮,难治。脉沉而紧,上焦有热,下寒,得冷即便下。脉沉而细,下焦有寒,小便数,时苦绞痛,下利重。脉浮紧且滑直者,外热内冷,不得大小便。脉洪大紧急,病速进在外,苦头发热痈肿。脉细小紧急,病速进在中,寒为疝瘕积聚,腹中刺痛。脉沉重而直前绝者,病血在肠间。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又云∶病浸淫疮。)脉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绝者,病在肌肉遁尸。脉左转而沉重者,气微,阳在胸中。脉右转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脉累累如贯珠不前,有风寒在大肠,伏留不去。脉累累如止不至,寸口软者,结热在小肠膜中,伏留不去。脉直前左右弹者,病在血脉中血也。脉后而左右弹者,病在筋骨中也。脉前大后小,头痛目眩。脉前小后大,胸满短气。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所苦。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太素》作滑)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

  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短而急者,病在上。长而缓者,病在下。沉而弦急者,病在内。浮而洪大者,病在外。脉实者,病在内。脉虚者,病在外。在上为表,在下为里。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滑为实为下。(又为阳气衰。)数为虚为热。浮为风为虚。

  动为痛为惊。沉为水为实。(又为鬼疰。)弱为虚为悸。迟则为寒。涩则少血。缓则为虚。洪则为气。(一作热。)紧则为寒。弦数为疟。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微则为虚。代散则死。弦为痛痹。(一作浮,为风疰。)偏弦为饮。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涩涩恶寒。脉大寒热在中。脉伏者霍乱。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凡亡汗,肺中寒,饮冷水,咳嗽,下利,胃中虚冷,此等其脉并紧。浮而大者,为风,又为中风头重鼻寒。浮而缓者,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滑而浮散者,瘫痪风。滑为鬼疰。

  涩而紧痹病。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大坚疾者,癫病。弦而钩,胁下如刀刺,状如蜚尸,至困不死。紧而急者遁尸。洪大者,伤寒热病。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浮而滑者,宿食。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短疾而滑,酒病。浮而细滑,伤饮。迟而涩,中寒有结。快而紧,积聚有击痛。弦急,疝瘕小腹痛,又为癖病(一作痹病。)迟而滑者,胀。盛而紧者,胀。弦小者,寒。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紧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涩,胃反。迟而缓者,有寒。微而紧者,有寒。沉而迟者,腹脏有冷病。微弱者,有寒少气。实紧,胃中有寒,若不能食,时时利者,难治。(一作时时呕稽难治。)滑数,心下结热盛。滑疾,胃中有热。缓而滑,曰热中。

  沉而急,病伤暑,暴发虚热。浮而绝者,气病。大而滑者,短气。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咳嗽。沉而数,中水,冬不治自愈。短而数,心痛心烦。弦而紧,胁痛,脏伤有瘀血。(一作有寒血。)沉而滑,为下重,亦为膂痛。脉细而滑,按之虚,因急持直者,僵仆从高堕下,病在内。微浮者,秋吉冬成病。微数,虽甚不成病,不可劳。浮滑疾紧者,以合百病久易愈。阳邪来见浮洪。阴邪来见沉细。水谷来见坚实。脉来乍大乍小,乍长乍短者,为祟。脉来洪大袅袅者,祟。脉来沉沉泽泽,四肢不仁而重者,土祟。脉与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弦小紧者,可下之。紧而数,发寒热,必下乃愈。弦迟者,宜温药。紧数者?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
《千金方》所有章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