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千金方》痔漏方·五痔第三

朝代:唐代 作者:孙思邈

  (论一首 方二十六首 灸法二首)

  论曰∶夫五痔者,一曰牡痔,二曰牝痔,三曰脉痔,四曰肠痔,五曰血痔。牡痔者,肛边如鼠乳,时时溃脓血出。牝痔者,肛肿痛生疮。脉痔者,肛边有疮痒痛。肠痔者,肛边核痛,发寒热。血痔者,大便清血,随大便污衣。又,五痔有气痔,寒温劳湿即发,蛇蜕皮主之。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颇出见外,妨于更衣,鳖甲主之。牝痔(《集验》作酒痔)从孔中起,外肿五六日自溃出脓血, 皮主之。肠痔更衣挺出,久乃缩,母猪左足悬蹄甲主之。

  脉痔更衣出清血,蜂房主之。五药皆下筛等分,随其病倍其主药为三分,旦以井花水服半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四五服。禁寒冷、食猪肉、生鱼、菜、房室,唯食干白肉。

  病瘥之后百日,乃可通房内。又用药导下部,有疮纳药疮中,无疮纳孔中。又用野葛烧末,刀圭纳药中,服药五日知,二十日若三十日愈。痔痛治五痔众医所不能愈者方∶

  秦艽 白芷 浓朴 紫参 乱发 紫菀(各一两) 雷丸 本(各二两) 石南 虫(各半 ?

  上十三味,合捣下筛,以羊髓脂煎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饮下十五丸,日二。若剧者,夜一服。四日肛边痒止,八日脓血尽,鼠乳悉瘥。满六十日,终身不复发。久服益善,忌鱼、猪肉等。

  槐子丸
  治燥湿痔,痔有雄雌皆主之方。

  槐子 干漆 秦艽 吴茱萸根白皮(各四两) 白芷 桂心 黄芩 黄 白蔹 牡蛎龙骨 雷丸 丁香 木香 蒺藜子 附子(各二两)

  上十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丸,日三。(《千金翼》无白蔹。深师无黄。云∶治苦暴有干燥肿痛者,有崩血无数者,有鼠乳附核者,有肠中烦痒者,三五年皆杀人主。忌饮酒及作劳,犯之即发)。

  小槐实丸
  治五痔十年者方。

  槐子(三斤) 白糖(二斤) 矾石 硫黄(各一斤) 大黄 干漆 龙骨(各十两)

  上七味,以四味捣筛,其二种石细切,及糖纳铜器中,一石米下蒸之,以绵绞取汁以和药末,并手丸如梧子大,阴干,酒服二十丸,日三,稍增至三十丸。

  槐子酒
  治同前。

  槐子(二斗) 槐东南枝(细锉,一石) 槐东南根(细锉,三石)

  上三味,纳大釜中,以十六斛水,煮取五斛澄取清,更煎取一石六斗,炊两斛黍米,上曲二十斤酿之,搅冷调,封泥七日,酒熟取清饮适性,常令小小醉,合时,更取滓煮取汁,淘米及洗器不得用水,忌生水故也。

  又方 涂熊胆,取瘥止神良,一切方皆不及此。

  又方 七月七日多采槐子,熟捣取汁,纳铜器中,重绵密盖,着宅中高门上,曝二十日以上,煎成如鼠屎大,纳谷道中,日三。亦主 及百种疮。

  又方 取生槐白皮十两,熟捣,丸,如弹丸,绵裹纳下部中,此病宜常食扁竹叶及煮羹粥,大佳。

  又方 取鲤鱼肠三具,以火炙令香,绵裹纳谷道一食久,虫当出食鱼肠,数数易之,尽三具瘥。一方炙肠令香,坐上虫出,经用有效。

  又方 虎头 犀角上二味,为末,和不中水猪脂,大如鸡子,涂疮上取瘥。

  治五痔及脱肛方∶

  槐白皮(二两) 猪脂(半斤) 漆子(十枚) 桃仁(十枚) 巴豆(七粒) 薰草(一作薰黄)辛 ?

  上十味, 咀,煎三上三下,去滓,以绵沾膏塞孔中,日四五过,虫死瘥,止痒痛大佳。

  治五痔方∶

  皮(方,三指大,切) 熏黄(如枣大,末) 熟艾(如鸡子大)

  上三味,穿地作孔调和,取便熏之,口中熏黄烟气出为佳。火气消尽即停,停三日,将息又方 取槐根煮洗之。

  又方 用桃根煮洗之。

  治五痔方∶

  散瘀祛毒。 皮三味熏痔透毒,槐根取其化 ,桃根取其散血,皆外治法也。

  皮丸
  治痔方(亦治漏)。

  皮(一具) 矾石 当归 连翘 干姜 附子 续断 黄 (各二两) 槐子(三两)干地黄(五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集验方》无矾石、地黄)。

  又方 治崩中及痔方。

  皮 人参 茯苓 白芷 禹余粮 干地黄 槐耳 续断(各三两) 蒲黄 黄 当归 艾叶 橘皮 白蔹 甘草(各二两) 白马蹄(酒浸一宿,熬黄) 牛角 (各四两) 鳗鲡鱼头(二十枚) 猪悬蹄甲(二十一枚,熬)

  上十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

  治痔方∶ 槐耳赤鸡一斤 (即槐 )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蒲黄水服方寸匕,日三。(《外台》云∶治肠痔每大便常有血者。)

  又方 桑耳作羹,空腹饱食之,三日食佳。

  治痔下血及新产漏下方∶

  附子 矾石(各一两)

  上二味,为末,白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丸,日三,稍加,不过数日便断。百日服之,终身不发。(《崔氏方》有干姜一两。)

  治外痔方(亦治恶疮、 疮)∶真珠 雄黄 雌黄(各一两) 竹茹(三两) 猪膏(一斤)

  上五味,为末,纳猪膏中和调,又切乱发半鸡子大和,东向煎三上三下,发焦出,其痔先用盐汤洗,拭干后敷之。

  治痔下部出脓血有虫,旁生孔窍方∶

  以槐白皮一担锉,纳釜中煮,令味极出,置大盆中,适寒温坐其中,如浴状,虫悉出,冷又易之,不过二三度瘥。

  治谷道痒痛,绕缘肿起里许欲生肉突出方∶

  大豆(三升,以水七升,急火煮取四升) 槐白皮(三升) 甘草(三两)

  上三味,以豆汁煮取二升,浸故帛敷之,冷则易,日三五度。

  槐皮膏
  治谷道痒痛痔疮方。

  槐皮 楝实(各五两,《外台》作尘豉) 白芷(二两) 当归(三两) 桃仁(六十一枚)甘 ?

  上七味, 咀,以成煎猪膏一斤,微火煎白芷色黄,膏成取摩疮上,日再,并导下部。(《删繁》无当归,治肾劳虚,或酒醉当风,所损肾脏,病所为肛门肿生疮。因酒劳伤发泻清血,肛门疼痛,蜂房膏)。

  治谷道痛方∶

  菟丝子熬黄黑,和鸡子黄敷之,日二度。

  又方 杏仁熬令黄,捣作脂敷之。

  治大便孔卒痛,如鸟啄方∶

  大、小豆各一斗和捣,纳二袋中蒸,令极热,更互坐之瘥。

  灸法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
《千金方》所有章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