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难以忘怀的两位川剧演员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2:13 阅读(6)

难以忘怀的两位川剧演员

  【作家简介】

   张季平,原四川攀枝花电台文艺编辑、记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跨进了四川省米易县文工团的大门。当时,米易县虽为小县份,但米易文工团却颇有名气,特别是在云南、贵州两省许多地区、市,县只要看过米易文工团演出的观众,几乎没有不点头、不伸大拇指称赞的。
  米易文工团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说她年轻,一是其前身是川剧团,文工团是在“文革”中应运而生的;二是剧团的人员年轻,知青占了大多数。据说,鼎盛时期,米易文工团乐队几达双管编制哩。知青中,不乏艺术人才呀。我到剧团的时候,原来在剧团当临时工的许多知青,大部分回了成都。
  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进行,全国文艺界一扫“万马齐喑”的局面,米易文工团也趋势活跃。不仅先后演出了《枫叶红了的时候》《于无声处》等当时红噪大江南北的大型话剧,而且,还排演了四川方言话剧《抓壮丁》和阿塞拜疆轻歌剧《货郎与小姐》等剧目,同时,川剧折子戏也开始在舞台上出现。川剧是特色浓郁的剧种,生命力极强,最受群众喜爱。为发展文化事业,充实文艺队伍,县上及劳动人事、宣传、文化主管部门以浓厚的文化观念支持剧团招兵买马。原来川剧团的演员,回来了几个;射洪、遂宁、资中、都江堰等地川剧团的众多人才更纷纷地从集体单位汇聚到这个国营剧团,粉墨登场,要为振兴川剧呐喊助威。伴随形势的发展,文工团的名称被川剧团的牌子替代了。 
  那时候,米易川剧团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川剧大幕戏如《谭记儿》《铡美案》《柳荫记》《御河桥》《借亲配》及很多脍炙人口的川剧折子戏。文工团改为川剧团后,原文工团的团友,一个个勤奋努力,学演川剧,为米易县的川剧舞台增添了风采与活力。有的折子戏,如《柜中缘》,文工团青年演员可以胜任。有的戏,如《秋江》,仅靠聪明的模仿和短期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老师,甚至是名师、名角的指点,才像那么回事。川剧毕竟是历史悠久的地方剧种,它的唱、唸、做、打,有规有矩,有内涵丰富的程式化套路,必须投入感情,花费时间,潜心学习,方得有所收获。
  在此特定大小环境情势下,两位个性鲜明,技艺娴熟的川剧演员,以其艺术光彩包裹着各自的人生命运,呈现在我的记忆之中,难以忘怀一一
  汪泽云在川剧折子戏《秋江》中,扮演艄翁的角色,至今历历在目,抹也抹不掉;汪泽云在日常生活中给我的形象也老是缠着我,挥也挥不去。
  在老领导彭厚权关切、启用知青人才理念的一贯推行实施中,包括我在内的又一批新人被招干进入文工团。汪泽云是川剧演员,科班出身,与我们“行当”不同,经历各异,加上年龄的差距,共同语言不会太多。我进剧团不久,有关部门给他落实政策,领导安排我给他跑办手续。从乡下回城,文工团改为川剧团后,他一直在做后台工作,管行头、衣箱。
  在戏剧团体管行头、 衣箱,是一个专业性很强,且繁、杂、累的工作。一台(出)戏中,几十号人穿的佩的扎的绑的舞的弄的诸多服饰道具,要在急切快速中分行当、分角色地拿出来,甚至帮助演员穿戴整齐。锣鼓停了,戏散场了,那几十号人穿过的戴过的佩过的扎过的物什饰品,林林总总,要归顺要折叠要收拾要入箱。常常夜深人静了,汪泽云还在叠龙袍、捡靠子......。终于歇停之时,他才坐在衣箱上喝盅茶,缓缓神。然后,在后台,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一切又恢复到演出前的归顺景况,他才回坐在衣箱上。那时刻,人累了,饿了,乏了,眼神也是直直的痴痴的了。又那么呆呆地坐一阵,再一阵,突然,他变戏法般的,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一个瓶儿,摸出一包杂拌(食品),津津有味儿地品起酒来。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