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溜 须 与 拍 马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7:52 阅读(0)

溜 须 与 拍 马

  作者简介:陈汉良,退休教师。原先在栖真中心校(现为油车港镇实验小学)任教,其中有近十年时间在乡政府从事成人教育工作。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是大多数人的为人之道;“溜须拍马”是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拼命巴结人的一种行为。两者孰高孰低,孰是孰非难以假定,只能是大家各自甄别,各取所需!
 
一般来说,多数人是嫌弃溜须拍马的。虽然人们都知道,也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是喜欢“甜”的;人们也常常会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三伏寒”。何为“良言”,何为“恶语”也是很难定论的。它会因时、因势、因人的变化而变化。人生,在王尔德眼里只不过是“一件蠢事接着一件蠢事”;婚姻只不过是“两个蠢人追来追去”。
 
为人莫说成人易,涉世方知处事难。活在世上要做一个真实的人,实在是有点太难了!所以,人们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奉行一种违心的“人存虚奸,物由曲生”原则。有时候难免会在有意无意间,做一些违心事,说一些违心话。当然,这种言行基本上不属于“溜须拍马”的范畴。
 
“拍马”原是蒙古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蒙古多马,蒙古人爱骑马。当两个骑马人相遇时,就要在对方的马身上拍几下,以示对方的马是匹好马,并祝对方一切顺遂安康。“拍马”原本并不是谄媚之意,而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不知从何时起,又从何人开始,拍着拍着,就拍到马屁股上了,成了“拍马屁”?善拍喜拍,拍术娴熟的还能成为“马屁精”呢!
 
“溜须”则有点儿酸味了。据说在宋真宗时,有一位叫丁渭的大臣,他为了讨好皇上信奉道教的嗜好。就在各地大建道馆,并常常向皇上进贡一些珍品。因而他得到了皇上的青睐,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很快便官至副宰相,但难服众僚,日子过得并不十分舒坦。
 
当时的正宰相是宼准。寇准有一把好胡须,有一次,丁渭和寇准一起在朝房里用饭,他发现寇准的胡须上粘了些饭粒,他就亲自用手指从上到下地替寇准把胡须上的饭粒清除掉。然而他得到的是引来寇准的一阵哈哈大笑,并说:“难道天底下还有这种溜须的宰相吗?”据说“溜须”一说源于此。
 
在《历代笑话集》中,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读书人,在世时,他平素善谀,死后去了阴曹地府,其秉性还是不改。有一天,他去觐见阎罗大王,不意间阎罗大王突然放了一个屁。这个读书人急忙上前一步,鞠躬进辞“伏惟大王,高耸尊臀,洪宣宝屁,依稀丝竹之声,仿佛麝兰之气。”阎王闻之大喜,命令牛头鬼把读书人带去别殿,赐给御宴。并提前发往“转生殿”,准予早日投胎还阳。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虽是一则笑话,而且是阴曹地府的事,谁也无法质证它的真假,但读后何不会引人遐想一些什么呢?
 
虽说大家厌恶“溜须拍马”的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常会不时听到或看到一些含有“溜须拍马”意味的说道。在牌局上,特别是有“特殊”人物在场的牌局上,更容易听到一些。如某人打 牌打得好,就会说他“有头脑”;打得精,说他“思路清晰”;打牌经常赢而不吭声,就说他“城府深”;经常输而不轻易认输,就说他“竞争意识强”等等;在饭局上也会不时地听到一些:把鱼嘴巴挟给别人吃,叫“唇齿相依”;把鱼尾巴给别人吃,叫“委以重任”等等……。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