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话端阳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0:15 阅读(0)

 话端阳

 文/垄上行
休息天清理冰箱,翻出两把去年剩的粽叶。睹物思情,不禁又回想起关于粽子的事。常人意识里,端阳与粽子是约定俗成的连带关系,一说端阳人们便自觉要说吃粽子,我却要从不吃粽子说起。
生长在偏远的乡村。乡村贫穷落后,生活中相关文化的说道相对少,人们看重的节日也只有过大年和八月十五,别的好像都只说说而已,并不着意过。很小的时候,无意间听大人们说五月端午这个日子,似乎没听说过这个日子的来历,乡村也没有在这个日子吃粽子的习俗。我想是因为土地上不种粽叶,人们兜里没钱买糯米的缘故吧!只在撕扯日历时说一声又端午了。也只说一声,并没什么活动,我们小孩便不曾有过端阳吃粽子的意识。一乡习俗雷同,人们没有吃粽子的习俗,也便没人能说得来粽子到底为何物。可以说,在乡界人们的意识形态里,端午吃粽子只是传说中的概念。
知道端阳吃粽子是在上初中时候。那时候,有段时间收音机里播放每周一歌《包粽子》,“糯米白花花,粽叶手中拿,小姐妹包粽子嘛,唱起那个歌呀,乐呀乐哈哈……”青春奔放的同学们学唱着欢快的歌曲,由不得要从歌词中探究粽子的相关问题。应该是那时候太幼稚,更或是太孤陋寡闻吧!同学间只关注这个节日应该做什么,并不懂得打探端午的来历和吃粽子的缘由,所以只打探到这一节日应该吃粽子。不过,偏远的乡村世代承传赖以生存的农耕,少有读书人,更少有人知晓外面的事情。打听端午的来历和吃粽子的原由估计不是很容易,探究屈原的身世、文化程度与思想境界就更是不太现实,在偏远的山村能知道端午吃粽子已经很不错了。青春期的人有一共同特征,便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知道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由不得还想要知道粽子的模样。与同学们说道中想像,“糯米白花花”,糯米肯定是白色的,形状应该就是如小米的圆粒或是大米的长条状吧!粽叶是什么形状?应该是什么树上的叶子吧!没人听说过。用粽叶来包糯米,这种叶子的面积应该很大,像核桃叶那么大,或者比核桃叶还大吧!用粽叶包成的粽子有多大?是什么样子?像月饼一样的圆形?还是像发糕一样的方块?或是包成什么别样的形状?粽叶包上糯米是煮还是蒸?一遍遍地夹着歌声探讨,但始终是一个个的问号,没人能说得来。甜美的《包粽子》在同学间传唱,可每周一歌换成别的歌曲了也没能说得来粽子到底是何物。一无所知时,企盼有一天能走出乡村到有粽子的地方,见识一回粽子,幸运的话还可以亲口品尝一次粽子的味道。
到县城上高中,端午时节,同学们吵嚷着吃粽子。有家里送来的,也有自己到市场买的。家境贫寒,知道父母为供自己上学省吃俭用,本舍不得花钱,但出于好奇,还是狠心从校门口的市场买一个粽子回来尝。粽子不是想像中的圆形或是方块,是包成近似三棱锥的形状,看上去像新石器时代打磨出的武器。粽子拿在手里不知怎么吃,好在这个时节吃粽子的人遍地是,看着学同学们的样子先解开系粽子的细绳,然后一层层剥开,露出里面白米裹着红枣的三棱状。咬一口嚼在嘴里,粽子略带黏性,清甜且爽口。发黏的白米应该就是歌中唱的糯米吧!粽叶原来不是意象中如核桃叶的大片,是长条形,样子和我们村河口长的那片苇叶很相似,不过包粽子的粽叶足有两指宽,而我们村河口长的苇叶不知什么原因,宽度怕是连一指也没有,不知这粽叶和我们村口长的苇叶是不是同一种植物。吃粽子始终,同学们只沉浸在节日品尝美食的喜悦中,好像没人提说端午吃粽子的来由。再加高中学习任务紧,自己又对文史地一窍不通,没心思探究哪个节日的来历,也没意识追寻节日承传的历史与文化。日子过了也就忘了,只一心埋头读书。再以后上学期间的端午时节,因清楚家里供我上学的艰辛,懂得勤俭节约的意义,没再舍得买过粽子吃。不过,在这期间,约略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纪念楚臣屈原。但也只知道这一典故,并没意识知晓就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