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天凝的茶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2:38 阅读(0)

 王家俊|天凝的茶馆

 
 作者简介: 王家俊、嘉善人,退休教师,钟情阅读、写作,时有作品在报刊、网络发表。
 
 
  我县城乡居民历史上一向有“吃早茶”(嘉善人称喝茶为吃茶)的习俗,以为早晨“清茶一杯,精神百倍”。尤其是到茶馆吃茶,既是休息,调剂精神,也将茶馆作为传布新闻,交流生产经验、贸易行情,互通各种信息的场所 ,俗称“灵市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于江南水乡的大小集镇。据《嘉善县志》记戴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我县城乡有茶馆307家,光天凝镇凝溪河北岸的北大街(现古镇路)上就有大小茶馆十多家。
 
  我虽出生天凝,因少小离家,小时候又不去茶馆,只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路过,所以,天凝茶馆的具体情况不甚清楚。这次为写此文,我特地去天凝拜访了儿时的同学王关根,请他介绍天凝茶馆的情况。他从没离开过天凝,对天凝茶馆的情况一清二楚。据王关根介绍,解放前后,天凝集镇上的茶馆从东至西有这么几家:首先是开在人民桥(时称东木桥)西堍、朝东埭南首的“东凤顺茶馆″,老板娘叫阿顺,胖胖的,因怕热,大热天常赤膊。其次是朝南巡长开的“陶文达茶馆″、冯友福母亲开的“沈阿红茶馆″、珍阿伯开的“凝园茶馆“和“傅永年茶馆″、王志明母亲开在方楼桥东面的茶馆。还有开在圆通桥南堍,门面朝西,从桥上进出的″曾记茶馆″和开在桥弄(现下塘街)中段、龙王间(救火会)对面的“有姐茶馆"等等。
 
   每天一早,天还未亮,店员就卸下排门板,到市河挑水,倒入大水缸,放入明矾搅拌后,盖上盖子。明矾能起到澄清河水的作用,原本有点浑浊的河水,放了明矾后,就变得水质明净,像现在的自来水一般,水中的杂质则沉到缸底。一段时间后,用一根长一公尺多,中间打通的粗竹管把缸底的"垃圾"吸出来倒掉。水缸中水挑满了,然后生炉子。炉子就在店门里面,用砖、灰砂砌成 ,分三至四格不等,烧木柴(后烧煤球),放上水壶烧水(当时茶馆还没有"老虎灶")。
 
   茶灶的多少,视茶馆大小而定。茶馆小的,只一间门面,三、四张桌子。当时开在北大街一条弄堂里的"傳永年茶馆",规模较大,有三、四开间门面,烧开水专门用一只紫铜做的水壶,特大,需三人合抱。这紫铜大水壶很特别,一边冷水倒进去,一边热开水就出来。开在凝溪边的"凝溪茶馆"也较大,也有四开间门面,就是现在"天凝故事馆"的地方。茶馆里有十几张桌子,可容纳几十个人同时喝茶。当时,东面的轮船码头还未造,开往嘉善的航班就停在"天凝茶馆"的河埠。除了吃茶的茶客之外,等航班的客人也会泡上一壶茶,所以,这家茶馆特别闹猛。
 
  茶客进门,堂倌(即茶馆伙计)手提开水壶,将桌上的小茶壶嘴对准客人,给客人斟茶。堂倌给客人斟茶的开水壶嘴特长,远远的往客人的小茶壶里续水,长长的水柱成一条抛物线,煞是好看!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水柱不偏不倚,注入壶中,而绝不会伤了客人的手。如果一张桌子上有两个人在吃茶,茶客则有互相谦让,先替对方斟茶的习俗。斟茶时连断三次,俗称“凤凰三点头”。斟茶后,茶壶嘴要对准自己,如果对准别人,则被认为不礼貌。在为对方斟茶时,对方要用手指在桌上叩击,表示客气。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民间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扮成太监的乾隆帝在茶馆里为扮成皇帝的太监斟茶,太监不敢当,却又不敢暴露身份,只好弯曲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用第一节关节在桌面上叩击(状如双膝跪在地上),以代替叩头。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