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问 驴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0:49 阅读(0)

问 驴

 问   驴

文||赵文瑞
 
“你弄啥去呀”
“问驴去!明天推磨!”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我们村庄的小路上,很常见的打招呼方式。
 
八十年代初,我开始上小学。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用"问″组词,我们的答案五花八门:问话、问病、问神、问羞子(媳妇)、问驴……惹得我叫六表叔的那位老师哭笑不得,也惹得满窑洞的小学生们哄堂大笑。
 
这所小学是个三年制村学,小得出奇。老师只有六表叔一人。办公室是崖壁上的一孔小高窑,紧贴崖壁有台阶,可拾阶而上。高窑旁边挂一个大齿轮做钟。教室是一孔窑洞,进门靠窗处是一块木板做成的黑板,窑掌里面也是一块同样的黑板,黑板上方挂着毛主席像。一到三年级,二十几个学生,就在这个教室里接受启蒙教育。一年级和二年级面向靠窗的黑板而坐,三年级则面向窑掌的黑板。老师给一个年级上课的时候,如果是晴好天气,其他两个年级孩子就被赶到院子里,用电池里的黑芯写生字。如果风霜雨雪,就只能同处一窑,一个年级上课,另两个年级自习。就算是最听话、最自律的孩子,也难免分心走神,甚至抢答不该自己回答的问题。因此,我的六表叔老师让一年级学生用"问″组词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的答案。
当时,六表叔老师和窑洞里的孩子们一起笑完了,才笑眯眯地说:这都是土话!词语不能这么组!应该组"问题、学问……″。
 
我们当时之所以哄堂大笑,是因为觉得这么组词似乎太土,确实不对,但又实在无文雅好听之词可组。六表叔老师当时并没有生气,一方面是因为他一直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即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偶尔忘了师生之礼,称他六哥、六爷、六大、六表叔,他也从未发过怒;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县城上过中学、当过村支书的他,虽然见多识广、不乏学问,但是却非常理解孩子们的天性之愚笨和视野之狭窄。还有一点,也可能是,在面对用“问”组词这个问题时,他的头脑里首先闪出来的,或许也是问话、问病、问神、问羞子、问驴之类的词语。
 
因为,六表叔老师经常让我们回家“问个话”,比如能不能多买几支铅笔,能不能把饭做得早一点,能不能别让娃娃去问驴。我们也经常帮父母向他"问话″,比如:能不能帮忙写封信,发个电报,去大队或公社开会的时候捎带买一包洋火(火柴)。
 
有时候,谁家请来巫师,给久病不起的亲人禳解驱灾、祛除病痛,我们也会看见他,站在排队向巫师问病的队伍旁边,神情严肃,若有所思。之后的几天,当我们在窑洞教室门前的院子里玩"野鸡翎,上马城″之类游戏的时候,他也会问我们的其中一位:你爸那天为xx问病,现在好了吗?或者是:你奶奶给你哥哥在神面前问羞子,现在问到羞子了吗?
 
说到问羞子,也就是小伙子找媳妇,到今天为止,也是乡村里一个沉重的话题,不提也罢。还是说问驴略微轻松一些。
 
有时候,我们上学迟到了,六表叔老师睁大了平时笑眯眯的小眼睛,生气地问:怎么才来?没等我们回答,他就挥舞着那把正在给孩子们削铅笔的剃头刀子,厉声说道:再以问驴、拉驴为借口,我就把你父子俩的耳朵都给割了!于是,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其实,那时候已经包产到户,我们叫作"分了单干”。问驴之事依然存在,但和之前的集体劳动时代有了区别。
之前,驴、牛、骡、马都归集体所有,平时耕作自有统一安排,单是磨面,只能自家解决。民以食为天,磨面是大事。磨面的石磨子,需要毛驴来拉。所以,磨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问驴。前一天,先找生产队长,问:能不能排上队?队长恩准之后,千恩万谢。再去找饲养处的饲养员,问:能不能排上队?用哪一头毛驴?啥时间拉驴?恩准之后,依旧千恩万谢。第二天,一大早,去拉驴。如果顺利,磨完面,立即送驴,也就是还回去。同时,还得带上一捆青草或半盆麦麸之类的草料。否则,下次就算队长恩准,饲养员也会借口多多、理由种种,百般刁难,甚至一口回绝。遇上队长或饲养员心情不好,或者自己和他们有了别扭,磨一次面,得问好多次驴。那情形,如同今日到一些单位办事,有盖不完的章,开不完的证明,说烂了嘴,跑断了腿。因此,“干啥去?问驴!”就成了村庄生活里最常见的对话之一。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