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那片桑树林,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3:22 阅读(0)

那片桑树林,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散文︱宋振东:家乡的桑树林

“南风送暖麦齐腰,桑畴椹正饶。翠珠三变画难描,累累珠满苞。”清代叶申芗的《阮郎归•桑椹》诗,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农村老家的桑树林。
 
家乡种植桑树,刚开始时是为了防风固沙,保护庄稼,并没有想到它的经济价值。农村老家的土质主要是沙土,村子周围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沙土岗子。听村里上岁数的老人讲,村子周围这些沙土岗子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气干旱,冬天和春天刮大风时形成的,有时刮起风来,七八天不停,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大风刮的人挣不开眼,离着几米远就看不清楚,据说村里曾经被大风刮丢过村民。春天种植的棉花、玉米等农作物,一场大风给刮的无踪无影。为了防风固沙保护庄稼,村民们就在沙土岗子上和荒地里种植了大片大片的杨树、柳树、桑树、槐树等树木,从此基本上“遏制”了风沙的灾害。村里虽然种植的树木品种繁多,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桑树林了——因为每年夏天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桑葚。
 
农村老家把桑葚叫葚子,有的地方也叫桑椹子、桑果、桑蔗、桑枣、桑泡儿、乌椹等。农谚说:小满桑葚黑,芒种割小麦。麦子齐腰的时节,诱人的桑葚上市了。颗颗桑葚由绿变红,逐渐变成红紫色或黑色,像饱满的黑珍珠似的,累累地挂在树上,多么繁华,让人垂涎欲滴。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和小伙伴们去桑树林里摘葚子吃。绿色和青色的葚子没有成熟不好吃,红色的葚子虽然看着可爱喜人,但是特别酸,吃一颗酸的倒牙流口水,红紫色或黑色的葚子最好吃,汁浓似蜜,放到嘴里甜酸清香,沁人心脾,营养丰富,好吃的不得了,堪称人间美味。每次和小伙伴们都吃的满嘴乌黑,嘴唇上、手指头上也染成了紫色。如果不注意还会把白色衬衣也沾染上紫色,好长时间洗不掉。不过由于桑葚火气太大,一次不能多吃,吃多了就会流鼻血,那血色跟桑葚汁液一样一样的。
 
一般越是成熟的葚子,大都生长在桑树树枝的尽头高处。我和小伙伴们个子矮在树下摘不着,为了能够采摘到又大又好又甜的葚子,就爬桑树上去采摘。有一次,我的一个小伙伴在桑树上采摘葚子时,为了采摘到树枝高处的一簇个头又大又成熟的葚子,不小心把树枝子踩断了,刺溜一下从树上掉下来,幸亏桑树长的不是很高,只是划伤了胳膊,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有关科学研究发现,桑葚鲜果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白藜芦醇和花青素等成分,此外还含有人体缺少的锌、铁、钙、锰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丁二酸果胶、纤维素等,因而被誉为“民间圣果”“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早在2000多年以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另外,桑葚“药食同源”浑身是宝,桑葚、桑叶、桑木、桑白皮等还是上好的中药材。
 
如今,随着桑葚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活跃,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听说一斤鲜果能卖到七八元甚至十几元,人们越来越重视桑树种植,并且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提高了知名度。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对桑树的嫁接改良,葚果长得又大品质又好产量又高。人们在食用鲜果的同时,经过深入研究,开发出了桑葚干、桑葚酒、桑葚醋、桑葚膏、桑葚饮料等众多桑葚新产品。桑树林不仅能够防风固沙,现在又成为当地人们的“致富树”。
光阴荏苒,岁月含香。如今虽然已经离开家乡多年,但是每每回想起老家的一草一木,心里总是暖暖的倍感亲切,尤其是那片桑树林,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