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灵山圣墓情牵异国魂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03:13 阅读(1)

 灵山圣墓情牵异国魂 

 
贺彦豪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泉州古城东郊圣墓村,距市区3公里左右,村口耸立着一座异域风格的石碑楼,只要前行数十米左拐,过一座小桥就到了入口处,门楼上“灵山伊斯兰教圣墓”金字的横匾,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两位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圣贤长眠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穆罕默德当年派遣来华的贤徒,他们用异国真情告慰天下苍生永远幸福,他们用一颗爱心延续世代不同信仰的共同理想,他们用信念和挚情演绎出一段人生精彩的故事。
这是一个六月的天气,连日的阵雨停歇空气凉爽怡人。来到圣墓的时候,有人悄悄告诉我:“到墓园别大声,不要惊扰了这里异国先圣的酣梦”。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走在这个充满阳光而幽僻的墓园,这里是多么的安宁啊!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山径拾阶而上,圣墓的前面,不远处有一块天然巨石,这是传说中神鹰掷落的大石头吗?这块石头有风吹则晃,用手推能动,面对狂风暴雨却岿然不动,俗称为“风动石”。回教徒们把它看作是真主安拉赐予平安的遗物。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在巨石题刻“碧玉毬”三个字,后人又添上“天然机妙”四个字,因此便构成了泉州“玉球风动”一景。明诗人朱梧在《题碧玉毬》一诗中写道:“湖边毬石碧琅玕,太守题名拥紫坛。涌月寒开云母殿,流星秋泻赤瑛盘。动时锦水将轮转,圆处巴山作镜看。几度鹤笙天外过,仙姝闲驻弄珊珊。”其诗句情景交融,想象力丰富,令人回味悠长。
清风拂拂略带潮湿的气息,穿过阳光和草木,撩人衣襟,山上摇动的树梢在墓园周围投下淡淡的、游移的翆影。…… 在花岗岩石构筑的拱型墓园石廊,我们看到廊内有历代的碑刻,正中为元至治二年(即公元1322年)所立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载当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其中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两位先贤殁葬于清源山东隅,因为夜里时常发出灵异之光,所以后人就称此地为“灵山圣墓”。虽然阿拉伯这样的碑文读起来让人似懂非懂,难于理解其中内涵,但是当年有一批阿拉伯穆斯林教徒远渡重洋来到泉州,为圣贤修墓的举动却表达了他们对真主的尊崇,这是一种信仰的体现,也是一种友谊的象征。右侧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途经泉州,来圣墓祭告先贤行香后所立的记事碑,上刻“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圣灵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此时倘佯于回廊石柱之间,抚摸着花岗岩雕刻的梭形柱,我仿佛看到一段久远而辉煌的历史足迹。望着斑驳的碑石,眼前依稀闪现出一支庞大的船队祭海远航的热闹盛况……尽管其中的碑文仅寥寥几个字,但却铺就一条绵长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郑和下西洋的行香碑,经过常年风吹日晒,放射着历史的光芒!于是,让我想起了天下有识之士为了实现强国富民之梦而不辞远渡重洋与世界各国交往贸易,眼睛里更是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当然,在泉州古城再也没有比灵山圣墓更宏伟,更让人敬畏的伊斯兰教圣地,它远离尘嚣,躺在林荫之中。这里,圣墓的宁静,惟有人们的敬意不容破坏。这里,圣墓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喧闹。于是,我静静凝望着墓地正中的石亭,亭中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十分庄严,而墓盖底座环刻莲花瓣图案,简朴无华,衬托两位贤者的高洁品德。漫步其间,回廊中的几根石柱似织布的梭子,古建筑专家称为梭形柱,颇具唐代建筑特色。墓后是一个半月形回廊环抱的墓室,象征着伊斯兰如初月一样纯洁。这时明媚的阳光在两墓之间游玩嬉戏,和煦的风儿在廊柱之间飒飒回响;夏日,聒噪的蝉声飘荡在这片幽静的墓地格外动听,真叫人陶醉于其中。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