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麦罢才闻稭馍香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23:13 阅读(0)

 麦罢才闻稭馍香

作者:竹杖芒鞋空间
 
小麦,是晋南地区最重要的农作物。作为传统产麦区,一年到头,因麦而作、因麦而息,几乎囊括了当地农民生活的全部。渐渐地,围绕着麦子而形成的作息规律,慢慢也延续进了他们生活的细节之中,单从麦收时节就可以分为麦头、麦熟口、麦跟前、麦后头等等,麦收算是其中最忙最隆重的农事。
忙闲,忙闲,有忙才有闲。忙碌而劳累的麦收过后,有一段相对闲适的时段,在老家称之为“麦罢”,就是麦子收了的意思。对于辛苦耕作的农民来说,麦罢是一年当中难得拥有闲暇时间,农民便有了犒劳自己的时机。在往年,村里会在这个时候逢古会、唱大戏,各家户会在这个时候做些平时难以尝到的吃食慰劳自己。就连出嫁的闺女也可以趁闲回娘家住几天,也有的疼女婿的丈母娘在这个时候招待忙了一个麦时的女婿。一切似乎都因麦子而起,一切也似乎因麦子而有了亲情相约相聚的理由。不过,这农家之间的聚约,当然离不开吃食,也离不开麦子。
一般在麦罢之后,老家与麦有关的一种传统吃食——稭馍,开始闪亮登场。稭,晋南方言发jian音,指麦子脱粒的麦秆,《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禾稁去其皮,祭天以为席”。吃稭馍,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个是麦面,一个是麦稭。麦收过后,新麦磨的麦面有了,新麦脱粒、碾过的麦稭也有了,新麦面弹力足、咬口余香,新麦稴干燥、易着火旺,还有一股新鲜的麦草香味。尽管理论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稭馍,但事实上对于晋南人来说,此时吃稭馍更富有意义,更具备“一时一食”的讲究。稭馍之所以叫稭馍,当然是因了麦稭的缘由。常见的摊稭馍方法,是在院子靠门洞的顺风口,就地用砖头撑起一面铁鏊子。这种鏊子面积大、导热快,离地一倒砖高,下面烧填麦稭。麦稭一点就着,一吹就旺,在顺风口摊稭馍,利于麦稭燃烧,也利于排烟。鏊子烧热后,用勺子把用面粉加水、食盐和花椒叶和成的面糊,倒在鏊子上摊成薄而透明的面饼即可食用。在门洞口摊稭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过往的邻居都看得见鏊子,闻见稭馍香,见者有份,随吃随摊。偌大一张稭馍,不过是主妇手下再加一勺面糊而已。
 
晋南稭馍从制作上与山东煎饼、天津煎饼馃子似乎差别不大,所以也有人把“稭馍”写成“煎馍”。但据笔者考证,从这种传统饮食的食用时令及制作工艺上来讲,在晋南一带称其为“稭馍”更符合客观实际,也更接近其字面隐含的意义。首先,它最初是在麦罢之后才出现,其次,它离不开麦面和麦稭,尤其是麦稭,它既是草也是火力集中且易燃的烧材。麦稭与稭馍简直就是绝配,一把麦稭燃烧的时间和热量正好能摊一张稭馍,而且用麦稭摊好的稭馍本身还有一股天然秸秆燃烧后的味道,这个远非蜂窝煤炉和煤气灶可比。另外,晋南稭馍根据口感和食用习惯,可在面糊中加入适量花椒粉、五香粉和鸡蛋,食用起来咸香、清爽且有弹性,与其他地域的煎饼在饼上再摊煎鸡蛋、刷佐料的做法略有不同。在晋南人眼里,稭馍是馍,而非寻常时节的小吃,是顶饿耐饥的吃食。晋南稭馍作为农家待客主食,吃起来也有讲究。一般吃稭馍时,佐餐多用凉拌豆芽、黄瓜丝等时令凉菜,以及醋、蒜、辣椒面和好的蘸料,或是将稭馍切成细丝、小块凉拌了吃,再配以小米汤,便是夏季里特别爽口的一顿美食。当地传统有“麦罢待女婿,要摊煎馍”的讲究。对于普通农家来说,女婿是上宾,稭馍也算是应季的上餐。
 
我从小尝遍各家各户无数稭馍,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跟随大人深夜翻麦茬地时吃的稭馍,大约是包产到户的前一年。那时候农村翻地用的东方红履带拖拉机不多,翻地要挨个排队,轮到我们生产队翻地的时候正好是夜里,几台拖拉机一起翻。翻地的司机已经连轴干了一天尚未吃饭,好像也没工夫吃饭。麦后吃稭馍正是好时候。我父亲就召集了队里几名摊稭馍的好手,连夜给辛苦翻地司机摊稭馍。几个鏊子一字排开,就撑在地头的埝上,马灯把埝头照得雪亮,我们几个凑热闹的小孩负责跑腿给司机送稭馍。拖拉机一到地头,我们就把刚摊好的稭馍卷上菜送给司机,司机吃不了的我们正好跟着沾光,司机吃得高兴时还能拉着我们坐上拖拉机翻一来回地。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