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那些曾经浸泡在一种饮食习惯之中的旧时光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23:18 阅读(0)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泡你

 
作者:竹杖芒鞋空间
 
套用这样煽情的标题,只想回味那些曾经浸泡在一种饮食习惯之中的旧时光,和那些曾经去泡和被泡的情怀。所有的念念不忘不是因为求之不得,而因为其中的万般滋味已融进了时间的味道,尽管业已疏远,但它们早已被泡软、融化、流进了血液。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一河之隔就是陕西渭南,多走不了几步就到了西安。河东人自古从不视西安为外省之城,从地理位置、情感积淀、亲情往来和饮食方言上讲,两地几乎可以忽略掉距离,套用时下最时髦的词就是:毫无违和感。的确,从秦腔到蒲剧,从面食到民居,从发音到性情……两地完全可以罗列出很多一致的地方,但要说差别还是有的,比如泡馍。河东人到西安吃羊肉泡馍,端上来一看,一拍大腿,这不是羊肉烩饼么,掰得再碎也是饼嘛,汤头再浓也是烩呀。别怪运城人执拗,因为运城也有自己的羊肉泡馍,那泡真是用羊汤羊肉去泡,那馍真是发面蒸好的白馍黑馍。如是这般,运城人所称的泡馍是的的道道的泡馍,真是把馍掰了泡在汤里、菜里、水里吃,这一点与陕西的泡馍略有不同,所以运城一带的羊肉泡馍与西安的羊肉泡馍走的是不同的路线。来到晋陕风味饭店点羊肉泡馍,有经验的服务员都会多问一句,西安泡馍还是运城泡馍?别小看这个简单的“泡”字,有些老乡走南闯北,真是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寻找家乡的这一“泡”,以抚慰风雨飘零的乡情和肠胃。
晋南产麦,所以面食种类繁多,其中尤以“馍”最受欢迎。晋南吃饭离不开馍,不吃馍不算吃饭。据说当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招待晋南劳模、研究棉花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吃饭,吃了不少菜,饭后总理问吃好没有,吴言称没有,总理最后才搞清楚原来是没有上馒头。晋南人以馍为主食,但吃馍的方式却也简单直接,无外乎蒸着吃、溜着吃、烤着吃、炸着吃、煮着吃,农闲时,蒸馍、调菜,可以细品,农忙时,烧汤煮馍最为便当。当然还有普及率最高的泡着吃,其中泡馍算是晋南一带最简捷也是最经典的吃法,吃法简单、直接、方便、快捷,无须准备,容易对付,而且穷富咸宜,雅俗兼具。最简单的泡法是开水泡馍,即滚水泡馍。滚水者,开水也,滚水泡馍,用山西运城一带方言念起来可能更有原生的韵味。这种吃法,就是用开水把馍泡好后加糖加盐或是夹一筷子咸菜、搅一疙瘩辣椒即可开吃,复杂一点的可以冲个鸡蛋,调些炒葱花。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们,没有没吃过滚水泡馍的,他们泡的是岁月是日子,是辛酸是辛苦,是不尽的年华老去,是一遍一遍的摔打前行。
我们上学最初的那会儿,子女多的家长为了供孩子读书,常有发下狠誓的:我就是天天吃滚水泡馍,吃秦椒面面也要把你们一个个供出来。往往是家长在一头含辛茹苦泡馍苦熬,孩子在初中学校也上清汤寡水的“水灶”泡馍苦读,一头是秦椒面舍不得泼油吃,一头是一罐子咸菜硬撑着下来。不过苦归苦,大家都一样就不觉得是苦,不光不以为苦,有时候反而能从中品味出令人欢愉“享受”来。高中时期的一位同班同学至今还无限神往当年我常带的几种腌菜,其中以自家腌制的咸韭菜为最佳,味重下饭,菜绿椒红,是开水泡馍的首选佐餐菜。我想,多年以后令他依然怀念的,并不只是那一口过去的味道,而是被它们打动的那些远去青春吧。
 
晋南人最隆重的泡馍吃法应是烩菜泡馍。大烩菜是北方人的最爱,晋南人钟爱烩菜,吃烩菜时有着自己的关键词:热馍、辣椒、大碗。一般状态是这样的,每人一碗热菜,热馍若干,场地自由——或桌上或场院或巷道,姿势各异——或蹲或坐或立,先把大块硬菜扒拉完毕,再把馍泡进汤里吃干喝净。村里每逢红白过事时,不管再厚的席主家总要安排一顿烩菜泡馍给帮忙的人吃,最热烈的场面是人手一碗一馍热闹地泡着吃,打菜师傅的语言也极简略:泡不泡,泡一碗,再泡一碗。也难怪,人们有时候置主家准备的大鱼大肉于不顾,必须泡上一碗才觉得吃舒坦了,吃美了,吃爽快了,吃倒贴了。我想把菜和馍泡进肠胃的那一刻,我的乡亲们一定是像泡了温泉浴一样的享受,那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情怀。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能大碗泡菜、大肉白馍地咥(die)一顿,那还不是白活了一场么,那还活个什么劲?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