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七夕之夜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8:06 阅读(0)

 七夕之夜

 
●杨正平(四川)
 
 
川北一带有一个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到来之前,儿孙们要去大道十字路口,为已逝的先人长辈,用火点着香蜡,朝坟地正方向,下跪叩拜,然后烧上几十张纸钱,既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又祈求逝者保佑子孙平安。
 
七月十五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又称中元节,民间也叫“鬼节”。这一天的夜晚是“七夕之夜”。“每到七月半,先人走一转”。据民间传说,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开鬼门,死去的先人就要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是否善恶,后人也要借此时间祭祀他们。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忘记了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就要魂游人间,“打扰”后人。由于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和民间的鬼节,都带有奖善罚恶和祭祀先烈及提倡忠孝等文化内涵,因此,自唐宋以后,七月十五还被一些地方政府和家族借用,成为集体祭祀先烈和忠孝大德之人的节日。中国历史上,七月十五,又是一个祭祀国家和地方的忠孝大德之人的日子。世上本无鬼,但人们把“七月半”这个美好的日子,作为祭奠冥世亲人、寄托后人哀思的桥梁。
 
对这些传说和习俗,不知相传了多少年,也无法检验到底是否灵验。但人们总是十分相信,尤其是远离故土工作在异地的人,每到七月十五当日或前好几天晚上,桥头路口、江岸河边,点香烧纸,以示对已逝先人的怀念。这种传统的祭祀和吊唁方式,融汇于富有现代文明的都市之中,给本来就美丽的夜晚,似乎又增添了一道特别的景致。每当这时,祖父母活生生的身影和面容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仿佛他们还健康地活着,依然还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并牵挂着儿孙们的生活和工作。
 
祖母要比祖父早走十二年。他们一生以农为生,艰辛劳作,勤俭持家,过着安分守己的农村普通老百姓极其简单而平常的日子。他们特别吃得苦、受得累,是一时一刻也闲不住的庄稼人。他们虽然自己没有文化,但十分懂得读书的重要,解放前父亲就被送到私人学堂读古书;新中国成立后,二叔、三叔也先后上了初中和高中。
 
祖母心灵手巧,善于谋划,会持家务,厚道贤惠,通情达理,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道人家。我是长孙,她对我尤其疼爱。凡是外出走亲戚回来,都要带些好吃的避开其他小孩给我。我在外地读初中高中离家时,她会特意为我煮上几顿好吃的,说我正长身体,学校的定量饭吃不饱。我成家后,爱人生小孩,她见到重孙,当然高兴不已,本是年老体弱,还争着照顾孙媳妇。
 
祖父喜欢劳动,热情乐观,关心集体公益事业。农村落实生产责任制之后,生产队的水电站和磨房没人管理,那时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不顾风吹日晒,起早贪黑,负责渠堰维护,管塘蓄水,早晚发电照明,白天加工粮食,热心为大家服务,村里村外的人都夸他是累不倒的“老黄牛”。
 
“七夕之夜”,是感恩之夜,敬老之夜。祖父母虽然已经去世,但在儿孙们的心中,他们还健康地活着。今年“七夕之夜”,我带上家人,踏着暗淡的月光,去郊外将提前准备好的香纸点燃,真情祈祷祖父母及所有已逝的先辈,希望他们在天堂过得更好,也祝福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