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最为豪情是牛饮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11:30 阅读(0)

 一湾浅蓝|最为豪情是牛饮

 

中国人大概还没有不喝茶的,茶字最早出现在《尔雅·释木》中,成为一种文化,在战国之前便已出现。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最为渊源流长的文化元素,想不普及都很难。自古以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白丁,或独饮,或待客,或解渴,或闲品,时不时地来一杯几杯,便也是日常事了。
作为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文化之一,茶文化自也有许多的规矩。别说种茶、采茶、做茶、藏茶,便是喝茶,都有许多的讲究。最大的讲究,便是“茶分三口”了。
“茶分三口”,说的是在喝茶的时候,一杯茶分作三口。既不能一口吞下,也不能两口喝掉,一定得三口喝完。
一杯茶若是一口吞,状若黄牛喝水,粗鄙之态尽显,不仅喝相不雅,其格调也尽含贬意。所以,一口吞的喝茶叫做“牛饮”。如果是作两口喝下呢?据说,两口喝茶叫作“吕饮”。初闻吕饮之名,我以为这是好词了。在中国,吕字多用作姓氏,莫非这是历史上某个吕姓的大人物传下来的喝茶方法?但等会喝者暗自哂笑,你就会知道自己想错了。原来,这是一个文字游戏。吕者驴也,吕饮即是驴饮,似若驴子喝水。一杯茶作着两口喝,固然没有了黄牛的粗鄙之相,但仍有驴的卑微之形,依旧是不上档次的。在喝起来喝相不雅的几种动物中,驴的名声向来远不如牛,细细想来,驴饮还不如牛饮呢!
 
三口为品茶。这是真正地品,是高人雅士喝茶。曾经有幸和高人雅士们同在一起喝过一次。他们喝茶用的是专业的茶具,什么茶盘茶杯茶壶茶洗,一应俱全,满满地摆一桌子。喝茶用的杯子很小,宛若小的酒杯,别说三口,即是牛饮一口吞下,也几乎毫无感觉。但他们偏偏是要作三口喝,一边喝一边谈论这喝茶的讲究。这三口喝茶的讲究也只在品字上面,因为品字是由三个口组成的。品茶品茶,既然这茶离不开一个品字,不正是说明喝茶必须三口吗?
他们喝得高兴,我却喝得难受;他们侃侃而谈,我却越发不安。此后,我再也不和他们一起喝茶了。
像这样的喝茶,我深不以为然。我们为什么喝茶?不就是因为一种需要,或止渴需其水,或提神需其味,泡上一杯喝下,让身心舒适吗?既如此,不管牛饮、驴饮也好,还是品茶也罢,随自己性格,随自己习惯,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岂不痛快?
我倒是经常见到这样喝茶的场景。
印象最深的自然还是一直相邻相伴的乡亲们。坐落于米仓山南麓的川北小县旺苍,也算是一个传统的产茶老区吧,那时,我们村就有一个茶场。采茶的时候,需要每户分派劳力。完成了采茶任务,每人可以采些较老的叶子。这种老叶子,俗称“老木叶”,由他们带回留给自个儿作为福利。所以,他们每次去采茶,往往会带上一大包新鲜的老木叶,回到家,自己炒一炒揉一揉,便是自家一年的茶叶存藏。以后,无论是自喝还是待客,就用它了。这种茶,在集镇上也有卖的,价钱特别低,很少的价钱便可以买上一大包,绝对实惠。
 
往往在人们劳作归来后,烧上一大壶水,抓上一大把叶子,放在一个大茶缸里。茶缸就用那种大号的搪瓷缸,容量大,装水多,一次泡得多,泡得透。开水冲下去,满缸的茶香就溢了出来,在空气中迷漫,在鼻底下游荡,那绝对是极大的诱惑,又哪容得了你去细品?等到茶水稍稍冷却,入口不再烫嘴,便迫不及待地抓起搪瓷缸,缸口对准嘴巴,仰起脖子,咕噜咕噜地灌下去,连气都不用换,一大搪瓷缸茶水便瞬间冲进了肚里。这是最朴实的喝法。
还记得老家场镇的一个路口有一家百货店,店主对人尚好,经常备了茶水,放在柜台上,供赶场的人们饮用。也是那种大号茶杯,状若小桶,里面放着最普通的茶叶,不过量很足,杯底铺了厚厚的一层。开水灌下去,一杯的水便变成了浓浓的褐色。赶场的人们若经过此处,必定落脚停歇一下,一是最后看看还有什么遗忘的东西没买,二是奔着这一缸茶水。若想喝时,无需客气,端起杯子大口一骨碌喝下便是。若是夏天,一身的乏意立时尽消;若是冬天,便是满满的温暖聚于一怀。每到赶场天,店主总是提前泡好几大杯,放在柜台上冷着。若有人喝时,店主只是微微地笑着,看喝完一杯,便又热情地马上续上。人们喝下了一缸又一缸的茶水,也把一缸又一缸的热情喝下。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