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冀中平原上的尘世理解与人生确认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11:50 阅读(1)

 【评论】冀中平原上的尘世理解与人生确认

 
辛泊平  虽然书房 
 
一口气读完青年作家虽然发表在《中国作家》上的中篇小说《喜相逢》,我竟然有些恍惚。这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一遍遍问自己。我当然知道,这篇文字是以小说的名义发的。只不过,这种杂志的文体命名让我怀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像是一篇写冀中平原人情世故的风俗画卷,它有散文的真挚和浓烈,也有散文的松散与随意。退一步说,即使这里面增加了人物与故事层面上的虚构成分,也无法掩饰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实在劲儿和在血液里流淌的烈性儿。而这两种品质,恰恰是散文的标配,是小说写作需要把控的情绪。所以,我只有既尊重杂志的文体界定,又忠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且放下那种形式上的纠葛,把这篇文章当作散文化的小说来读。
按照小说来读,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爹”。这个年轻时就不安分的乡下男人,靠翻跟头翻到了县文工团,成了捧铁饭碗的公家人儿。但因为身高原因,他无法成为文工团的“角儿”,于是,便先后转到了砖瓦厂和原种厂。无奈,世事难料,他做什么似乎都没有碰到好时候,总是赶不上点。于是,就一次次折腾,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一次次雄心壮志又一次次心灰意懒。到最后,这个曾经心高气傲的汉子,终于丢掉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念头,开始正视他的生活,开始直面他的人生,并最终明白了此生的世俗意义与乡村伦理。应该说,这个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符合人物的性格设计与情节翻转。
但我看重的不是这些,而是主人公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与这些人的性格冲突与人生恩怨。不论是来自城市的鲍更新与丁武,还是地地道道的乡党国庆和明学,他们与主人公的交往是多层次的,不仅仅有所谓的创业交集,还有更多的性格摩擦。双重的呈现方式,让所有人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走向,都有了精确的形象塑造与因果表达。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在表现这些人物的时候,并没有让这些人物按照线性的逻辑走下去,而是努力呈现人物的多层次与多义性。比如明学与丁武的兄弟“温度”中,始终埋藏着心机;比如鲍更新与国庆的“风光”里,始终潜伏着阴影。因为,他们都是冀中平原上走出来的男人,有着大致相同的年龄、经验和“雄心”,也有着大致相同的性格缺陷。而虽然,正是借助这些性格禀赋不同的人物遭遇,既写出了小人物的浮沉人生,也表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写作常识的一种。在虽然这里,她几乎做到了极致。她笔下的人物可以突然从我们的推测中抛出去,但一定有一种人性的、伦理的东西兜住。这是一种功力。而这种功力,决不是源于简单的写作技巧,而是来自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入观察与深切的体悟。所以,丁武夫妇对兄弟的“算计”与诋毁,我们能理解;后来对兄弟的愧疚与感恩,我们也能接受。因为,这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扎实可靠的生活基础和人性关照。从来就没有平面化的人物,生活的鲜活永远超过写作的生动;人性的复杂永远超过写作的想象。这是所有写作者都必须要直面的写作现场。不论是经历了什么,当一切尘埃落定,一切隔阂都将涣然冰释,一切心结都将化为云烟。“这人一没,那些恩怨算什么?”正如主人公所说,正如主人公所做。
 对我来说,这篇作品的吸引力不在故事本身,也不在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的命运轨迹,而在于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在小说中,这些男人们见面就喝酒,即使老婆们使脸子也要喝,即使穷途末路也要喝,高兴了喝,烦心了喝,想念了喝,有了矛盾还要喝。在酒面前,一切龃龉、一切烦恼似乎都不成立。表面上看,这些男人真有点没心没肺。然而,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冀中平原上的乡村伦理,你就会明白,这酒里装着当地男人们的百味人生,装着大平原上的世道人心,装着一个人的“面子”和“里子”,装着他们的人性鉴定与价值判断。所以,上了岁数的主人公才会这么说“吃呀喝的是为高兴,一伙人聚在一起热闹,自己吃喝有什么意思?谁图这个那个来?讲什么有用没用?”。是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才有生命的温暖,人生绝不是简单的图什么,而是怎么活得随心;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绝不是“有用”与“没用”的分别,而是世世代代的缘分,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体谅与信任。所以,即使发生了那么多让人唏嘘的人事,虽然依然用了“喜相逢”这个名字。在我看来,这正是虽然最想表达的尘世理解与人生确认。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