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外公与老牛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5:36 阅读(0)
外公与老牛
四川邻水 | 涂朝晖
 
走在野外的春风里,花香与新翻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田野里一片繁忙,人们开始春耕了。
一位老农,脸上纵横交错、刀刻般的皱纹深深地陷了下去,填满了汗水与泥土,古铜色的皮肤在夕光照耀下,显得越发粗糙与苍老。他高高地挽起裤腿,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鞭子,吃力地走在老牛后面,留下一片片被耕耘的日子。
这使我想起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外公。
因为吸鸦片烟,外公的父亲三十几岁就早年丧命,留下只有几岁的外公和老外婆。老外婆是裹脚女人,不能干重活,所以外公才十一、二岁就给砖窑厂挑煤,来养活自己和老外婆。
外公长得很矮小,身高只有1米63,也一个字不识。但是他当生产队队长的时候,却把生产队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也曾当过生产队保管,每季生产队分粮食,全队200多户人家,他不用记账,全凭记忆,就能清楚地记住哪家应该分多少,哪些人已经分了,哪些人还没有分,从不会弄错。
只可惜由于长期下苦力,又缺乏营养,也没有做好防护,外公很年轻就得了哮喘病。不要说干要挑、要抬的重活,就连走路也很吃力。走一会儿,就呼呼呼张着嘴喘气不已,所以外公只能干一些相对轻巧一点的活,家里要挑要抬的重活,就全靠外婆了。这样,外公就由以前归10分的大劳动力,变成归5分的半劳动力了。为了养活一家人,也尽量减轻外婆的负担,外公顾不上塆上男人们的嘲笑,背着小孩(姨孃们)和牛一起犁田、推磨、碾稻草……还接受了很多人都嫌麻烦,不愿意干的活,那就是——给生产队喂牛。
这头牛鬃毛稀少,瘦得皮包骨头,似乎已经到了垂暮之年,但四条腿却展示着它的坚强和力量。因为它干活从不偷懒、性格又温和,所以干活最多,脖子尾部有一道勒痕深深地陷了进去,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外公睡觉的那间屋子,紧靠着半敞开的堂屋,由于年代久远,楼梯上方的竹篱笆墙壁破出了好几个洞,它们是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可以向外瞭望的窗口。通过这几个窗口,可以清楚地看见或者听见堂屋的一切。堂屋被人们经常行走的过道平分成两部分,靠外公家这部分,前半截堆了很多喂牛的干谷草,后半截就是牛圈。外公每天都把牛圈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为了不让牛随便乱窝屎尿,打脏或者是弄湿了牛圈,每晚半夜,外公总要起床好几次,去牛圈里对着牛大声地喊:“尿,尿,尿!”。老牛也真听话,才喊几声它就站起来了,不一会儿就听见“啪—啪—啪”,或者是“叮咚—叮咚—叮咚”,牛拉屎或者拉尿的声音。我知道这些屎尿,全都窝进了外公早已经准备好的鸳兜,或者是粪桶里了。
农忙季节干完活,人们都在休息时,只要听见屋外上气不接下气、猛烈的咳嗽声,就知道是外公犁完田后,割草给老牛送来了。我总看见外公咳完后,吭吭地喘着粗气,把一背又一背的青草倒在老牛面前。老牛闻了闻,用嘴亲一下外公,算作是回报,然后就大快朵颐了。
农闲的时候,外公还经常拿着铁篦子给老牛篦身上的虱子,把它们扔进有火的灰篓里,然后就听见一阵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响起。在外公的精心照料下,老牛逐渐强壮起来。有时候,外公还满怀歉意地和老牛摆龙门阵,他抚摸着老牛的背说,“老伙计,本来你也上年纪了,但我们一家吃饭,就全靠你了!”
深秋,堂屋里变得有些寒冷。外公就找来一些砖块,把堂屋没有墙壁的那一面砌起来,给老牛遮挡风雨,还把家里的破棉絮搭在老牛身上。隆冬时节,天气越发寒冷,外公就干脆把老牛牵进卧室,让它睡在自己床边,给它喝热水,还用糠加上一些粮食煮熟了喂。每年,即使在没有嫩草、又寒冷的冬天,外公家的牛都不会掉膘。生产队的人都说,外公像心疼儿子一样心疼着老牛,是老牛上辈子积德,遇上贵人了。
阅读感言所有关于外公与老牛的感言
游客
提 交
热点经典散文 大学寝室的生活 描写故乡的经典文章:乡韵 毕业季 再见,旧时光 品秋释今,炫我一生..... 青春 - 回忆青春 那些年,我们逝去的青春 青春随笔 描写夜的优美散文:夜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