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中秋节随想录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5:48 阅读(1)

     中秋节随想录                 

作者 /周永红
 
故乡鄂东南一带有一种习俗,端午吃发粑,中秋吃粟粑、糯米糍粑或高粱汤元,过年吃年粑。时下,又快到了中秋节,高粱红了,芝麻开了口,糯稻压弯了腰。让我想起了儿时吃粟粑,高粱汤圆,糯米糍粑的热闹日子。
 
那时候,家里吃饭的人多,干活挣工分的人少,日子过得寡淡如水。平时难闻荤味,只有过年过节,队里放了假,父亲才有空闲时间起五更睡半夜挑柴到街上换回斤把肉,几块豆腐,母亲和上萝卜,或土豆,或冬瓜,煮上一大锅,让全家人过过荤瘾。还有这粑,那汤元,母亲再忙,也要放下其他事,给我们姐弟几个做吃的。中秋这天,天麻麻亮,垸西头的石臼便响了起来,垸里的妇女们早早地把昨天用水浸泡的粘米、糯米和高粱米拿来舂成粉子,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一家一家地完成任务。这石臼的声音似战鼓,似号角,催得我们这些小孩精神振奋,一改往日睡懒觉的习惯,纷纷从床上爬起来,去垸西头的石臼房凑热闹,等粑吃。粟粑,也叫中秋粑,和别的粑不同,一般有三层、五层,做起来有点复杂,我见过母亲做粟粑的过程。先办蒸笼,竹子做的,圆形,芭蕉叶。食材有糯米粉、粘米粉、高粱粉、炒熟碾碎的芝麻粉、白糖或红糖。把糯米粉、粘米粉、高粱粉分别用开水调成糊,糖化成水,那个年代,糖要票,一年只有一斤,不能大手大脚,要精打细算,有点甜味就行,芝麻粉和糖水拌成糊。在蒸笼里,垫上芭蕉叶,一层糯米糊,一层芝麻糖糊,一层粘米糊,一层芝麻糖糊,一层高粱糊,再用筷子均匀地插上气眼,大火蒸半个小时便熟了,吃时,色香味俱全。汤圆和糍粑简单。中午吃糍粑,晚上吃汤圆。母亲做的汤圆有两种,一种包有芝麻糖馅儿的,是我们姐弟爱吃的,一种没有馅儿的,是父母吃的,那时,我还小,糊里糊涂的,只知道好吃。不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七等八等,粑没吃到嘴,生产队队长便喊了起来:“快到稻场来领鱼啦,后来的人没有鱼可怪不得人了。”这话是吓人的,是想人们早点来把鱼领去,他好放假回去过节日。每年听到队长喊声,母亲就对我说,粑还没熟,快去领鱼。我咽了咽口水,飞快地向稻场跑去,只见稻场上早站满了人,地面摆放着一堆堆鱼,大鱼一条,小点鱼2条,写着1、2、3……等号码。人们站着队抓阉儿,然后按号码拿鱼。也许小孩运气好,我每次领的都是一条大鱼。所以,每次领鱼,母亲总是让我去。只有一次是父亲去的,领回两条小鱼,让母亲数落了一顿。刚领回的鱼,母亲将鱼头、鱼尾和鱼杂配上冬瓜、萝卜干、豆腐煮一大锅,一时间,香味弥漫了整个屋,令人食欲大增。鱼中间部分,母亲抹上盐留着“细水长流”,隔过三五十天的,蒸一块,让孩子们腥腥嘴,并美其名曰:这叫过日子。过年分鱼是按人论斤分的,大鱼、小鱼搭配好,不存在抓阉儿。这种分配方式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责任制,田地分到户才取消了。
 
年年过中秋,如今不一样。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过去过节叫加餐,如今天天像过节,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话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呗。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