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运河人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8:07 阅读(0)

 运河人家

文◆种衍洋
 
老家住在运河岸边,是一个因运河而兴起的古老村庄,也是著名的济宁段十八口之一“种口”。种氏于明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移此地,因居住河口,种姓居多,故名种口村。
  运河两岸,红墙黛瓦依水而建,黑红重叠交错,炊烟轻袅地飘起。水面上白帆点点,粗犷的船工号子悠扬动听。远远地依稀看到垂柳轻拂,小桥潺潺流水,鸭子成群在水中畅游,透着无尽的水乡气息。
  村西头有禹王庙,村东头有大王庙,还有横跨在运河之上的彭口闸(村境内),和古老的种口双孔减水闸,它们都有几百年之久。一颗古树,一处院落,这里的每个物件都是有着历史的包浆。
 
 
  几百年来,这条运河如一位慈爱的老母亲用自己的乳汁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两岸的百姓。
  古老的运河,像一条巨龙,经夏镇而流过种口村,奔腾不息,一往无前。老运河成了粮食、木材、布匹等南北货物互通有无的重要传递渠道。沿岸城镇的经济也随之而兴起,特别是清朝时期运河上穿梭的商船,货物的一来一回把南北文化完美地融汇贯通。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才孕育出了运河上扬州、镇江、夏镇、南阳四大名镇。
  种口村虽然不是什么名镇,但因有了运河,这个村渐渐成了运河上的一个码头——种家渡口码头。到乾隆年间,运河繁忙兴盛起来,种家渡口码头四方通衢,航运业得到快速发展。商贾云集,有铁匠铺、茶馆、当铺、旅店、钱庄等,热闹非凡。
  大运河的繁荣延续了几百年,惠及了运河两岸的百姓。到了清末,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大运河逐渐湮废,上千年的漕运历史由此终结,并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抗日战争时期,驻临城日军拆掉村里破旧的庙宇用以修建石坝村、西万村两座炮楼。就这样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两座庙宇,一时间荡然无存了。
  而今,禹王庙遗址还仅存两块清代石碑。一块是重修禹王庙碑记,另一块是善信们捐款的功德碑。
  种口运河段因是沙土地,每年都要清淤。长此下去两岸形成八座高30余米的沙山,是运河几百年来堆积而成,延绵几公里,蔚为壮观。
  八十年代,当地群众为生存糊口,建窑烧砖或者挖河沙用货船运往江苏沛县出售,至九十年代末期,八座沙山也消失殆尽。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是沙山养活了运河两岸的百姓。
  村里民风淳朴,左邻右舍相处融洽。记得母亲出门下湖劳作经常不锁门,即便锁门了,也是把钥匙放到门槛下。我问母亲为何不把钥匙带在身上,母亲说“左邻右舍谁家要是缺点嘛了,进不去门找不到想要的东西会耽误事”。
  运河上的人家,谁都知道邻居家放钥匙的地方。老李儿子相亲想借老张家自行车充当一下门面,也不用给主人打招呼,直接去老张家门槛下取钥匙,推自行车就走,就像拿自家东西一样。人际之间关系是相互的,信任是基础,因此,铁锁在村子里就成了摆设。
  后来我明白了,这种做法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他们今天借你家渔网去湖里撒网捕鱼,明天我家借你半瓶酱油,炖好的糖醋鲤鱼也不忘把美味给你送一盘享用。村头古朴的运河深处,古老的船闸残垣断壁,无不萦绕在厨房飘出的香气里,将这个现代文明和运河古迹渲染出了一种和谐、朴质的气质,这朴实的民风也被传为了佳话。
 
  生活在水上的人家,常年居住船上,以捕鱼为生,以船为家叫渔民。
  居住在运河岸边的人家,他们有自己的土地,一边种地一边打渔,被山里人戏称二湖沿(yai)人。
  有一次村里的老薛去山亭集市买鱼,因价格发生了争执,山亭人就说“你看看二湖沿的人红脸汉子,说急眼就急眼”,其实他们不明白这就是运河人独特的耿直。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