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西关石狮子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14 阅读(0)

西关石狮子

【作家名片】
         陈绪伟,1956年2月生,大学本科,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18年,后在县直有关部门工作,2016年退休。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有散文、诗歌、小说在中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700多篇。著有散文集《乡村的牛》《以爱的名义》,诗歌集《月亮的背影》,小说集《草医肖老爷》。
 
西 关 石 狮 子
(散记)
 
 
 
县城西关街,河堤上一对石狮子,守望一方水土几百年了。
这对石狮子,矗立在西关河堤上,一个望着天,一个瞅着地;一个朝南守着一条月河,一个朝北守着一条街;一个凭灵性呵护桥上过河人的生命安全,一个用神力固牢大堤抵挡暴雨水患。西关这两只具代表性的石狮子,憨态可掬又充满灵气,虽不那么高大雄伟,西关却因它而得名气。
狮子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左雄右雌成双成对,承继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而西关这对狮子的造型就比较特别,爪下没有绣球和幼狮,不分雌雄;一双眼睛,全神贯注的盯着这条街这条河,是这里的忠实卫士。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无论沧海桑田,或是岁月变迁,这对石狮子历经朝代兴衰更替,赫然屹立而坚贞不渝。这对石狮子,不仅是西关河堤一种装饰物,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海内外山城人的乡愁所依。它承载着西关街那说不完的往来故事,也魂牵着山城人道不尽的家乡情怀。
 
 
 
石狮子记得,西关街又叫西坛。它从县城西门而出,呈一条“之”字拐街道,延至糜子沟口。街宽不足一丈,自西南进城的人必经此过,故称之为西关街。街头糜子沟口下方,明成化二十六年(1490),县府在此处筑建了小型祭坛平台。平台上三重檐的祀殿,分别覆以三种颜色,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县城人在这里敬天拜地接万物,除灾祈福,平俗又称之为西坛。
西坛坛口朝南,对着的就是西关河堤。河堤上的石狮子,总也忘不了年年暴雨过后,月河与观音河两水暴涨,还有糜子沟口下来的急流,汇集成汹涌澎湃的洪峰,冲击西关街头的惊恐情景。如此十年九回的水患,不仅袭击西关街,还对县城造成极大威胁。于是修筑西关河堤,就成了历代县府的紧要之事。
 
 
 
宋朝迁县治于此地时,县城就常遭水患侵袭,城外西关更是首当其冲,因而很少有人家居住。时至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夏季一场大雨,水漫西关,知县张大伦上西门箭楼巡查,深深感知守护好西关,就守护了县城,就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入冬后,他即刻主持修筑西关河堤,组织几百人以厚土夯筑西关大堤。河堤筑成后,四十多年无恙,渐渐“之”字形的入城路两边,就搬来些小摊小店小作坊,既做生意又方便过往路人,门店铺子房屋增多了,慢慢形成了街。
西关街刚有人气,却在嘉靖十四年(1535),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雨,将土筑河堤一扫而光,街上仅有的十几家房屋铺店全部荡毁倒塌,洪水还漫灌到城墙角根。退汛后,时任知县李时秀,查知堤坝根基不固,随即主持灾后重建,以卵石奠基,混合石灰高筑厚土,人称李公堤。此堤历经八十多年,虽抵御了无数次洪水冲击,但河堤仍有多处垮塌,发生水溢街城之事。万历四十五年(1617),新任知县张启蒙,赤脚下河查看河堤状况,思索若再有洪水来袭,整个河堤定会不保。于是,他赶趁冬春枯水季节,及时募工重新修筑,召集几十名乡下石匠,日夜凿打石条,将河堤均换为条石砌成。他还信奉神灵之力,特意在西关码头的河堤上,置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守河堤,守护西关过河人的小木桥。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