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40 阅读(0)

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

 青 灵(湖北黄石)

 
 
 
炎炎夏曰,三伏难熬。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在人们防暑降温铺凉席吃西瓜的各项措施中来临。它意味着地球开始进入全年最热季节的头伏。
稻田里,菜地间,果园中,热浪阵阵。生长期的庄稼在强烈的光合作用下,可劲儿地往上窜。正午时分,晒得压弯腰的瓜果藤蔓秧秧地耷拉着脑袋,直到日落西山时,才肯直起身子。
城市的街道在烈日曝晒下,散发着一阵阵灼热的气浪。正午时分,除了站台下,偶见汗流浃背乘车的行人,便只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在灼热难耐中穿梭而过。高耸的摩天大楼,象征城市繁华地标的商城,室外是骄阳似火,室内早已打开了现代化特征的制胜法宝一一冷暖两用中央空调和制冷冰箱冰柜,享受着凉爽舒适的盛夏如春。
曾有人问科学家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答曰:冷气机。威利斯-卡里尔二十世纪初发明的空调冷气机,被誉为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把夏天变成了春天,把炼狱变成了天堂,把冰雪严冬变成了温暖如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酷热的非洲沙漠,还是东南亚的湿热季风,抑或是大陆盛名的三大火城。在商城,工厂,学校,医院,幼儿园,公交车,办公大楼,家庭,工作或休息都离不开空调。它的出现,使二十世纪的生产力,不再受季节的影响,在经济上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
上溯人类历史,在空调和冰箱尚未被发明的古代,人们如何渡过这年复一年的酷夏呢?现代人有冷饮和冰棒享用,古人其实也发明了健康美味的夏日冷饮。早在春秋末年,就出现了冰镇米酒,汉代时又出现了众所周知的冰镇蜂蜜水。唐朝时人们已开始制作简易冰棍和冷饮,到了南宋就已经有冰淇凌的鼻祖“冰酪”出现了。明清时期大街小巷的冰饮生意也异常火爆。古代没有冰箱,这些制作冰饮的冰块是在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再将冰块贮藏在“凌阴”(冰窖)内,供当年酷夏使用。
早在周王室时期,就成立了一个贮冰的专属机构叫做“冰政”,还有一种叫做“冰鉴”的器具,可以算是冰箱的原始模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家中的水井这样的“天然冷藏室”更来的实在。他们将食物放入篮中、然后用绳索运入井中保鲜,这种方法也被一直延续到近代。在古代那些达官贵人除了去避暑山庄纳凉之外,也兴建“凉屋”。这种屋子往往建在水边,借水势的清凉润泽来消暑解乏。更有一些达官显贵建起私家避暑凉亭和凉殿,或者运来巨大冰块融化降温。
另有供人们纳凉透爽的瓷枕竹枕也出现了。它们表面都有一层镂空,所以枕上去凉意直逼头部。竹制的枕头,更是很多百姓家中夏日的至宝。这两种凉枕再搭配上凉榻和竹编的扇子,也算是夏日超爽的祛暑佳品了。竹编或藤编或鹅毛或折叠的扇子,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至今仍在沿用。
古人的消暑方式历史典籍中均有记载。但在六七十年代,我们的孩提时期,却亲身经历了平民百姓在伏天夏夜纳凉的壮观景象。
傍晚时分,荷锄归来的大人们,吃过晚饭,料理完家务,便呼儿唤女。洗干净孩子们的汗渍污垢,打扫干净场地,将细碎的柴草艾蒿堆成一个小土包,混合点燃。让空气中弥漫着艾蒿的清香和缕缕炊烟。烧到只剩四五成时,植物的清香气味在地面散发,随着在草堆上洒些尘土,让它燃烧得慢些,达到更好驱蚊的效果。大人孩子们三五成群,搬出竹床凉枕,预备好蚊帐,人人手上拿着芦苇或竹子或麦秸做成的蒲扇,也有折纸扇鹅毛扇。
堤岸上,空地上,家门口,都聚满了户外纳凉的人们。孩子们数着星星,或追逐着萤火虫,听爸妈或老师或老人讲述古往今来的各种故事。有《三国》《七侠五义》《水浒传》之类。还记得有个叫陈细怪儿的,居然是蕲春株林镇的民间故事主角,还有薛仁贵征东征西等,时常激起孩子们阵阵笑声。最让我难忘的是风趣幽默戴老花镜的军人董爷爷,他从眼镜边上透视我们,刻意悬吊故事结局,吓唬我们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