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记忆里的滋味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7:28 阅读(0)

 记忆里的滋味

文/木青
 
今天早上,在微信里收到女儿发来的一张照片,  我打开一看,是一盘漂亮的水饺。
 
就是这盘饺子,把我的思绪引入了一个酸楚的记忆中,我的童年,还有母亲,姥姥……。一个年代,一个家族,一个传说,一个真实生活历史故事的述说与记载。
 
记得小时候,大年三十吃饺子,小年晚上也要吃饺子。小年吃的饺子通常是两种颜色的,叫双色饺子,黑白两种饺子皮,荞麦面和小麦白面粉的。
 
那个时候生活贫穷,白面很少,平日里都是吃地瓜、玉米、地瓜干、地瓜面当主食。一年到头生产队里分的麦子不多,平时不舍得吃,攒足了劲儿,尽量把白面留到过年吃用。
 
一进腊月门,就开始准备过年的干粮了。磨好的小麦面粉,先吃二麸面,把头麸面粉留着过年包饺子用。到了腊月二十六七再蒸上几锅大饽饽,正月里串门儿用的。
 
去大姑二姨家,叔伯婶子二大爷家串门,把包里放上几个饽饽,上面再放上两包甜甜的钙奶饼干,这就是一份很体面的礼物了。其实就是好看而已,装装面子,总不至于空着手去亲戚家拜年吃饭吧。但一般是基本原封不动,有时候出于礼节,留下该留的,然后再添上回礼。
 
现在说起来真觉得想笑,但很开心!礼尚往来,亲朋和睦,情感纯朴,不唯利是图。很怀恋那个年代,生活虽苦却快乐无比。
 
除了蒸大饽饽,还要蒸几锅包子,有豆包和萝卜粉条豆腐做的素馅菜包。以前的腊月比现在冷,就把蒸好的大饽饽、豆包、菜包,都拾掇在园子里一个大瓷缸里,然后盖上盖子放着就行了。
 
豆包馅不全是红豆,耙豆的,主馅是地瓜干加杂粮豆煮熟煮烂后,去石碾压碎成豆泥,再捏出一个个小团团来,然后再包成豆包子。
 
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以后,门前那盘石碾就开始不停的转动了。
 
村里石碾就属我家门前那盘碾最大,推碾的时候很重,需要两个人推才能动起来,对于孩子来说抱着碾棍子推碾是一种乐趣。
 
过了小年以后,推碾压饼的人就更多了,从早到晚那盘石碾就不停的吱吱呀呀的响,碾滚子的压磨声,铁铲子与碾台有节奏的碰击声,孩子们的嬉戏声,大人们的指挥吆喝声,还有偶尔有几声狗狗吠叫声,汇成了一道人间最独特优美的交响曲……
 
碾套子,碾塞子是木头做的,特别碾塞子很容易磨坏,这个时候,父亲就充当了义务维修工,父亲手艺很巧,什么都会干。
 
父亲是村里的干部,建国前的老党员,曾经还带着队伍推着小车去战区支前。爹总是那么耿直善良,把好事让给别人。记得有一次,娘和爹争吵,为的是父亲把原本是大姐的一个招工名额给了别人。
 
七十年代那个时候,能出去当工人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啊。爹说,让某某人的女儿去吧,他家里困难,就拉一把吧。父亲在村里辈分大,村里老老少少都很敬重他。
 
想起小时候的生活,心里溢满了喜乐,特别在农村,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了。不论贫与富,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割几斤或几十斤猪肉作为重要的年货备着。
 
那个时候猪肉很便宜,才几毛钱一斤,大户人家直接买一条猪腿约二三十斤重,不用剔骨头,因为腊月里天冷,可以整条猪腿挂在外面存着,吃的时候,用刀从猪腿上削下一块来,随吃随割,道也方便。
 
那个年代没有冰柜冰箱,只能靠冬天来天然冷藏食物了。有时候再下场雪,更是年味十足啊!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