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老王种蒜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7:55 阅读(0)

老王种蒜

 邻居老王是一介教书匠,并非正宗农民伯伯,但是产地是农村。

 
老王闲来无事,在小区外的路边,一荒芜沟壑边开垦了一块“自留地”,大约2分见方,还“打”了一口手动活塞式压水井,又在地头用了三根木柴搭建了“木门”。初次经过那里,被这“精心修建的庄园”吸引,忍不住驻足观望,“庄园”里各种蔬菜葳蕤生光,如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这些结果的,用硕果累累来描述一点不夸张,但是碍于“瓜田李下”的忌讳,尤其那“是门不是门,是扉不是扉,是门无锁叩,是扉三根柴”的由三根柴搭建的“庄园”大门,我匆忙的偷看了两眼就离开了。
 
后来由于经常散步要经过那里,就认识了“庄园”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农庄主”,闲谈中知道了他的职责是三尺讲台,另一处老宅和我在城里的房子,相隔不远,相互之间随便走走路就到了他家或我家,在这个新的小区里又是邻居,感觉亲切感一下子拉近距离,可以同框进镜头。
 
老王是个热心人,也是个勤快人,他来这小区居住后,就端详好了马路南面的荒芜之地,他跟媳妇儿一合计,夫唱妇随,买来撅头和铁锹,利用秋后荒草枯黄之时,“斩草除根”,又翻耕了土层,来年春天,一块规划漂亮的“自留地”诞生了。经过老王夫妻的精心侍弄,这块“自留地”成了初具规模的“庄园”。
 
老王买种,买肥,耕种。一开始我看到的那口手动活塞式压水井,还以为在此之前搬迁走的村落遗留下来的,后来经老王介绍说,这井是他的杰作,是他买来长长的管子,深入左边沟底抽水,如此搞掂。智慧就潜藏在劳动中,老王把管道下到沟底,在自留地边安置了活塞运动式的压水井头,经过数次实验,一个汲水哗哗的手动压水井就成了“庄园”的“代言人”。
 
有了水井,浇灌蔬菜就不是问题了,不管春夏秋,只要经过那两分地的“庄园”,就会看见他们两口子在忙活,一个弯腰奋臂上下摁压井头把子,一个甩开肩膀提水桶,或者靠近水井的地方直接扯根塑料水管于菜地,只负责菜地两头用铁锹堵一堵,防止水溢出去。
 
本来是一块荒草之地,老王两口子却用了“洪荒之力”,硬是让各种青菜挤占了野草的领地,并且长势喜人,老王家自己吃,也送邻居们吃。
 
去年深秋,种大蒜的季节,老王把“庄园”精耕细作,整好田畦,然后去集市上买了蒜种,把蒜瓣儿像卡着尺板那样,无论株距还是行距,整整齐齐,等距离的码进土里,然后覆盖了地膜,只等蒜苗儿茁壮成长。我家的院子里也有一点儿地皮,立锥之地,不过我也想种点大蒜,为了来年吃蒜苗,可是我拖拖拉拉的没有搞来蒜种,这时候已经落后老王种蒜时间半个月了。
那天清晨,我和我家掌柜先生经过老王家的“庄园”时,老王刚好在他的园子里,我们走进去,老王正在研究他的蒜田,原来没有按预期出苗。老王看我们来,郁闷不解地说:“蒜种没出啊,哪里出问题了?你看那块,我给邻居了一小块地,他也跟着种蒜了,同样的蒜种,也是我帮着种的,他家的苗子出齐了。”我们顺着老王的示意看向边上的三畦蒜地,地膜里确实都漏出尖尖的蒜苗儿,我们这才知道六畦蒜地不都是老王家的,而属于老王家的那三畦蒜,虽然占据有利地势,但确实看不到几个蒜苗尖尖。我戏谑老王:“急啥啊,它那是等着我家的大蒜,种了一块出。”
 
从老王家的庄园里出来后,过了几天,我好容易把附近有集市的日子记住,赶紧去买回来蒜种,连提前把蒜种泡水的流程都免了,急忙忙地掰了蒜瓣儿,和用做基肥的芝麻废渣饼一起,同时安排在那巴掌大的地方。无论株距还是行距,我只是约摸着安排蒜种,所以歪歪扭扭,感觉哪里行距大了,又塞进半行蒜瓣儿。因为我家没有地膜,所以给蒜地加温也免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