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我的家训故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1:15 阅读(0)

 我的家训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传统家庭,父母亲的家训就是“自力更生,勤俭持家”。
 
父亲是个退伍军人,是在甘肃兰州某部兵工厂服役的,当时是宋任穷将军的部下。本来父亲服完兵役是有更好的安排的。但是父亲每次探亲回家,都看到村里人的穷困,看到爷爷奶奶在家饥一顿饱一顿的受苦,看到家里穷的叮当响,就决心复原回村,改变村里的穷困面貌。
 
母亲是五零年代末的后期师范生,母亲长得人高马大,在学校里是女子篮球队的主力,我一直记得母亲讲的她在学校一顿吃九个馒头的事。可是母亲师范毕业刚分配的时候,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块钱,又赶上物质贫乏的年代,那时候村里饿死好多人,最后连往村外扛尸体的人都没有了,人们根本没有力气。野菜,树皮都吃光了,小孩子隔着肚皮都能看到绿色的野菜。母亲不忍心看着姥姥姥爷和小舅舅们挨饿,就辞去了安排好的工作。带着小舅舅跑泰安,带着细粮或者其他布匹什么的,乘火车去泰安换地瓜干回来吃,因为换的地瓜干比较多一些,能多吃一些日子。
 
母亲与父亲的偶然结合,就注定了一生的姻缘。那时候,父亲和母亲经人说和,没有见过面就步入婚姻。是我一个选房叔叔用一辆小推车,把我母亲推到父亲家里,拜堂之后就成了一家人。
 
母亲过门以后,没有蜜月,没有浪漫,只有拼命的干活,持家,过日子。爷爷奶奶的家一贫如洗,爷爷有个口头禅“嘛法呀!”意思是愁得没有办法。母亲家里家外的忙活,种地,养牲畜,给大队上出工,挣工分。晚上织布,整夜整夜的听到织布机脚蹬子古登古登的声音,还有木头梭子穿过彩色棉线的声音。棉线都是母亲用纺线车子一根根的拽出来的。母亲纺出的粗布,一部分给我们做了衣服,一部分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多年没置办过新衣服的爷爷,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白色粗布对襟褂子,嘴里虽然还说着他的口头禅“嘛法呀!”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母亲是不会轻易给我做新衣服的,一件衣服要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大的穿了小的穿。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大哥有一件棉袄,补了好多花花绿绿的补丁,我大哥逢人就炫耀“你看我的袄,红崩定,绿崩定”(大哥说不清补丁俩字,就说崩定),后来长大了,母亲还拿这事开玩笑,我们都哈哈大笑,但是那笑中有多少酸楚啊!
    
 
由于母亲勤俭持家,我们的家境有所转变。但是,一家人挤在三间泥坯房里,中间是灶间,两边住着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家六口,一家八口,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农具也堆满了屋子和院子,一家人的拥挤,可想而知,爷爷经常在院子里踱步,口里念叨着“嘛法呀?”
 
父亲和母亲商量着,要自己烧砖窑,盖房子。烧砖窑可是个辛苦活,父亲母亲没白天没黑夜的干,拉土,和泥,脱坯,晒坯,装窑。从春天干到冬天,才烧制出红彤彤的砖块!在寒冷的冬夜,在皎洁的月光下,敲击着刚出窑砖块,发出悦耳的声音,父母亲忘记了疲倦,忘记了手上磨出的血泡。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父母亲开始动工盖房子。除了雇人铺基,砌墙,其他的活,父母亲全包了。身材高大的母亲,过早的弯下了腰。我经常用小手给母亲捶腰,母亲很开心,但总是心疼地说“好孩子,不用锤了,好了,没事了”。
 
夏天的时候,我们搬进新砖房。爷爷穿着新粗布褂子,他一直舍不得穿。用满是老茧的手抚摸着墙上的新砖。嘴里没有了那句口头禅。是啊,自力更生,勤俭持家。这是父母亲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家训。
相关内容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