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曾经的羊楼洞古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1:34 阅读(0)

曾经的羊楼洞古镇

 文/刘学高

 
那年,再次取道呼和浩特去希拉穆仁草原,肥羊之后,蒙古包的主人,端来一杯汤色橙红明亮的热茶,正自疑惑,与上次来时奉上的奶茶不同,“这是老青茶,羊楼洞的,尝尝。”大嫂抿着嘴笑。双手接过,香气迎面。敬天、敬地、敬祖先。呷了一口,醇厚顺滑,神清气爽。品着茶香,听着蒙古歌谣,摄人心魄的蒙古长调,像微熏时骑在马背上,摇曳着一帘茶马古道的故事。
 
羊楼洞古镇的“川”字牌老青砖茶,当年一直供应蒙古、俄国及欧洲市场。
 
羊楼洞至恰克图,一条万里茶马古道,据记载,鼎盛时期每年输出茶砖几十万担,达数十万斤。那时羊楼洞的“川”字牌老青茶砖名扬海内外,而羊楼洞三个字在蒙古与俄罗斯人的眼中,是个茶叶圣地。清康熙年间,羊楼洞茶成为朝廷馈赠外国使团的贵重礼物。清光绪时,俄国沙皇的太子到中国游历,闻讯有俄商委托刘姓人在羊楼洞开办了阜昌茶厂,遂到羊楼洞亲临视察。1883年,俄国人从羊楼洞买了茶籽和茶苗,并高薪聘请当地种茶高人种植于尼基特植物园内,从此,中国茶树在俄罗斯扎下了根,俄罗斯的茶树祖先在羊楼洞。
 
羊楼洞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在《大清皇舆图上》,羊楼洞的标志与汉口是一样的规格。羊楼洞的兴衰史就是一部茶叶的传奇史。明清时期羊楼洞达到鼎盛,世界各国茶商云集于此,用万邦来朝形容其辉煌一点也不为过。
 
当地茶农说,羊楼洞东面松峰山有观音泉,泉水顺山势而下,蜿蜒注入羊楼洞镇。当年最好的砖茶必用此泉水方能制成。在所有砖茶种类中,“川字号”砖茶是羊楼洞的标志。当年,羊楼洞的青砖茶深受蒙古族人的信赖,印有“川”字的砖茶在清朝后期的蒙古和恰克图等地的边贸区域,可以替代货币进行商品交易。据说,昭君出塞时,随身带去了茶叶。长期食用牛羊肉的蒙族人吃茶品茗后,顿感神清气爽。从此,吃茶品茗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上渐成风俗,遂养成饮茶的习惯,茶叶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以至“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羊楼洞的茶叶一斤易一羊,十斤易一牛,两千斤易马五十匹。
 
边疆民族的生活需求与消费拉动了内地茶叶生产的发展,内地茶叶向边疆地区运送,于是,形成了茶马互市,于是,走出了茶马古道。
 
 
羊楼洞古镇
 
 
 
如今,羊楼洞繁华不再,但只要提起“砖茶”,羊楼洞定会先被想起。好在还有几家老字号仍坚守在羊楼洞,传承着这项渐渐少人问津的事业。正是这几家老字号,让我见识了这种砖茶,了解了它的历史悠久文化。
 
从新茶到被制成茶砖需一年的时间,其中包括70道工序,沉甸甸的砖茶,每块四斤重,象故宫太和殿的“金砖”。据说,在蒙古、俄国市场不认识汉字的人们只要看到三条杠的“川”字,或隔着包装用手摸到“川”字的三个槽,就会认出羊楼洞砖茶。
 
羊楼洞古镇,一街的明清建筑,一街原生态的充满人间烟火的日常生活。闲坐在门前的老妪,奔跑、吵闹在青石板上的孩童。老宅院里,满屋菜香,柴火旺旺的铁锅里炒着半锅肉片白萝卜,见我探身而入,女主人笑盈盈地招呼着,堂屋是天井结构,上面是天窗,下面是地井。天窗四四方方,明亮清朗中从梁上直直垂下一条被油烟熏呛的黢黑黢黑的麻绳,午后,它将悬挂上一篮剩饭剩菜,深冬,则是一挂熏肉熏肠。房屋虽显老旧,但天窗采光通透明亮,雨天时,雨水从天窗落在地井上,顺着石头砌成的预留缝隙流到院外。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