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寒食清明祭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1:52 阅读(0)

 寒食清明祭

 
三月桃花寂寞开, 缤纷落英荒野外。
寒食踏青寥无影, 清明献祭岂空来。
众口呼唤吹哨人, 白衣天使今安在?
一捧紫簇勿忘我, 抗疫英魂不言衰!
 
庚子春分,一年一度的寒食、清明节。我们除了虔诚地祭奠先辈宗祖和殉国捐躯的烈士外,最重要的,是向今春武汉防疫牺牲的白衣战士们致祭。向湖北、武汉那些无辜罹难的同胞们默哀。先敬祈三柱清香、一碗醇酒,再献上一圈花环。带去我们无尽的冥祝和思念……
寒食和清明,是缅怀、祭祀的节日。是华夏文明发展史上传承久远的风俗民情。有谁知道?它从遥远的春秋时期走到现今,经历凄风苦雨,飘摇了将近二千六百五十多年。
公元前636年春,寒气料峭。太行山西,介休绵山。小雨菲菲,煞气扑面。五天五夜的大火刚刚熄灭,绵山已变成黑乎乎的秃岭。苍翠松柏,茂林修竹,早已焚燹一空。山腰一棵焚毁的老柳树下,一个男子抱着一个老妇人双双烧死,面目全非。山下一个君侯模样的异象人听闻,大惊失色。急令随从,辇驾抬上山去。见此惨状,树下长跪哀恸,放声大哭:“对不住贤卿啊,对不住贤卿”!旋令:将进谏者、放火烧山者,杀无赦!随之刀斧手应诺,血光迸溅,哀嚎遍野。树下烧死者,是晋国名臣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君侯模样的异象人,是晋文公重耳(他生有四只耳朵)。那年春秋五霸齐桓公年衰病故,重耳刚刚返回太原晋都执政不久。
重耳姓姬,晋献公的第二个公子。晋献公,春秋前期著名君主。睿武颖聪,开疆扩土,将三晋治理的井井有条。后期昏庸不堪,奸佞围绕。娶了个异族女子骊姬,宠爱有加,惑乱宫闱。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继位,挑唆献公父子矛盾,迫害太子申生自牀。又剑指重耳兄弟,铲除后患。献公不分青红皂白,父子反目,下令追杀。重耳不愿卷入宫廷内斗,为逃难避祸,匆匆亡命天涯。随从铁杆不少,五六贤臣。都是安邦定国、襄举大业之士。如:狐偃、赵衰、介之推等。重耳逃难之时已43岁,返晋执政之时62岁,风雨漂泊19年。先后逃至卫、齐、曹、宋、郑、楚、秦等诸侯国。大国对其礼仪有加,小国对其傲踞怠慢。他天天逃避追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次竟然饿昏过去。介之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和着野蔬炖汤喂给重耳,救活了他。醒后知悉内情,大为感动。路上讨饭,灾荒遍野。难民坐以待毙,见一伙落难公子唏嘘,取土块送之。重耳大怒,拔剑相向。介之推曰:“不可!土块,土地也。上天送土地给陛下,为何不要”?重耳听闻转喜,谢难民。一路颠沛流离,餐风露宿。齐、楚、秦等大国,纵横捭阖,谋画远虑。齐桓公为其隆重陪嫁了本家公主齐姜,宫室殿堂、金帛财宝无数。淄川即是家,愿住多久住多久。齐姜,美姝贤惠。为助其家国大业,号呼奔走。楚国殷勤接待,厚礼相赠。以致对楚王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一舍十里路,退避三舍即两军将来相逢,晋军退让三十里。秦穆公更是给重耳选了六个窈窕丽姝宴筵歌舞,陪伴左右。并最终派大军铁骑护送重耳回太原夺权即位。重耳逃难的十九年,是晋国风雨飘摇的十九年。宫廷内斗,腥风血雨。百姓灾难临头,苦不堪言。重耳回国励精图治、杀伐决断,刚柔并济。很快就攘外安内,抚平政局。军民拥戴,一片大好形势。
重耳归国复位成功,论功行赏,大赦天下。拜狐偃卿相、封赵衰元帅、赐司空大夫。三公九卿,瓜分停当。当年随之逃难者,拥戴重耳回都城者,为了有份官秩,人人争抢不已。三天一大宴,五天一小宴。笙歌楼台,欢舞庆贺。其中,君臣子民唯独遗忘了大功臣介之推。介之推不愿争功,见众僚如此嘴脸,耻与为伍,背着老母亲进了绵山。悠哉悠哉,过起了田园生活。不久有市井小儿歌曰:“有龙御天,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小儿歌语,震动朝野。晋文公恍然惊闻,忽想起介之推割股煨羹,劝纳土块,忠心辅佐之事。对左右没有提醒,自己又遗忘,痛悔不已。下令征召介之推入朝为官。旨令再三不虞,听说进山藏匿。亲带人,围困绵山搜寻。绵山山高路远,峰峦叠嶂,无所适从。麾下几个宵小献计:“放火烧山逼他出来”。重耳不察,盲目听从。不料大火五天五夜焚毁不及,酿成如此大祸。重耳悔恨自己,对不住介之推。除了斩杀宵小之徒泄恨,下令:介之推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不准烧火做饭,只能吃凉食。俗称:寒食。悻悻下山后,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第二天大清早,重耳又带人马去介之推罹难处烧香祭奠。忽见昨日烧死的老柳树经一夜风雨滋润,又萌发新芽复活了。心灵震动,当即敕封老柳树:“清明柳”。并晓喻天下,寒食节后第一天即为:“清明节”。规诫华夏举国朝野,此日为追悼祭祀祖辈先人的日子,切切遵守。晋文公重耳,文治武功,精明强悍。不久即成春秋五霸之二,权倾一时。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寒食”“清明”的命名,历朝尊崇,经久不衰。乡俚百姓正好开春祭祖,每年一次,延续风行了将近两千六百多年,直到今天。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