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笔底风光无限 ——写在《翰墨辽海》书后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2:31 阅读(0)

笔底风光无限 ——写在《翰墨辽海》书后

 笔底风光无限

——写在《翰墨辽海》书后
◎王 玮
 
缘分所致,有幸于付梓前通读了吴限女士的新著《翰墨辽海——书画家的背景新闻》,超乎预想的吸引力促使笔者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若说阅读过程可谓精细与快疾兼顾,那么此刻则体会到此著的细巧,收获了阅后的快慰。窗外沈城渐浓的春光和电脑屏幕前作者笔底的风光互融生辉,着实让人神清气爽。
《翰墨辽海》收入了作者近些年来对辽海地区书画人物的访谈、评述文章50余篇,其摹写对象中多有国内重量级的大家名师,亦有成就斐然贡献卓著的业界精英,另有出类拔萃才华显露的后起之秀。这些文章成文后大多陆续公开发表在国家级、省市级的期刊和报纸上,曾广受好评,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其中的许多篇什笔者此前已间或阅读过,加之有若干位被采访对象笔者也是有所熟悉、熟知,因此于今通读以专著形式出现的这些文字不但不觉陌生,反倒更有一种亲切感。让我惊异和欣喜的是,作者此番汇总为“集结号”,至少产生了两个上好的效应。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章的魅力未减、风采依旧,从而验证了其生命力及存世的价值,我称之为“保质期”效应;二是“聚众”后的文章方阵蔚为壮观,呈“集团作战”势态,如此这般对瀚墨辽海做了近乎全景式风貌的集中展现,其文化含量的厚重当可形成“1+1﹥2”的“超叠加”效应。
吴限身为资深媒体人,以专业的目光和敏感度捕捉新闻素材,选题多为读者所关注,有的可称公众视野中的热点。她采写的这批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好地把握了事件的切入角度,继而或深入、或铺展,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具有新闻性,同时又力避那种“快餐”式的新闻笔触,而是选择在新闻背景上下功夫,凭文化底蕴提升作品的品位,使其远远超越报道层面,获得了较为长久的鲜活度。正因为如此,或可想见,当年写者常常津津乐道,于今读者亦当每每兴致盎然。
吴限的文字,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就书法谈书法就绘画谈绘画,而是切入一点,兼顾其余,写书法写绘画,更是写人,写学养、写境界。因而她笔下营造了厚重的文化氛围,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以《李仲元书法的文化境界》的为例,精准的文字便让人感受到了大家之风范,大气之磅礴——但论书法,当有三重境界:一是技巧之境界,二是艺术之境界,三是文化之境界。技巧之境属基本功范畴,如临帖运笔,用墨结字;艺术之境属创作范畴,如谋篇布局,意境审美;文化之境则是书法的最高境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哲思、禅意、价值、观念等等都融于其中。一般说来,进前两重境界易,入第三重境界难。在今日满大街随处可见书法家的时代,其书法作品能进入文化境界者,寥寥如荒野寒星,观辽海之地,李仲元先生无疑是进入此境界者。”“对于书法,仲元先生始终坚持‘依仁游艺’‘技进乎道’的美学原则,这使他的书法、诗赋与他的生命精神血脉相连;他用尺幅天地的书法、龙鳞凤羽的诗赋构建的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显示的是一代书法大家、著名学者的文化情怀。书法,作为他人生吐纳和抒情写意的另一个重要载体,也就心到笔到情到意到,奔逸绝尘,呈现自家面目。”
吴限的文字,也不是单纯就题写题,而常常是恰到好处地“借题发挥”。在《初国卿:浅绛彩瓷收藏与研究的标志性人物》一文中,读者可以看到在“浅绛彩瓷收藏与研究”领域之外一个较为立体的文化学者形象——初国卿先生的书卷气,有厚重的传统文化作为底蕴,在辽海学人中他是极少数文史兼擅者。他早年在唐诗和古典文学研究及散文创作领域颇有建树,一部袁行霈先生作序的《唐诗赏论》奠定了他在唐诗研究上的地位;一篇《听雨》散文,让他和季羡林、余光中相并列,时人誉为当代“听雨三篇”。而他的序跋之美,在辽海地界更是无人可及,有真性情,也有大境界。有真性情者,多无大境界;有大境界者,常乏真性情。明清小品有真性情,无大境界。先秦的文字有真性情大境界,魏晋的书法有真性情大境界。而他打通了先秦到明清的文学之路,让文字与思想共同抵达文学内核,这不简单。所以,他的文字是结了晶的,除了文辞之美,更有思想之深。他的很多文章,读了二十遍还觉得像刚泡的铁观音一样醇厚。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