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说亲 | 风情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9:18 阅读(0)

说亲 | 风情

 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是比较封闭的,青年男女基本上都困在家门口,亲事大多都有媒婆来说,有的还在读初中,亲事就说好了,相互走动几年,有差不多就结婚了,当时流行端午节和中秋节接未婚媳妇过节,女孩一般都在男方家住一晚或两晚上,回来的时候,婆家通常为她准备一块布料,一把阳伞,两把芭蕉扇,一双塑料凉鞋,算下来也只不过十元块来钱,无奈那时物资短缺,每家收入都很低,这些礼品在当时已是很体面的了。尤其是女孩子倍受男方家喜欢时,男家更是倾其所能,甚至借钱也要装装局面,深怕女孩家有意见,更怕女孩回去没面子,这叫着花得值,花得踏实。如果男方去接媳妇过节,女孩家推辞不来,可能已出现了问题,一年两个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接不来的话,这门亲事就预示着快要告吹了。

邻居李大妈改嫁到老王家,四十多岁才生这个儿子,以后也没有再生,晚年得子,老两口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是他们家庭生活中唯一精神动力,两位老人省吃俭用,把孩子拉扯大,供他上学,可儿子智商不高,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在家,老两口急的团团转,家里穷,孩子不争气,长相又一般,十七八岁个头不足一米六,担心将来能否说到亲事。李大妈心里很是着急,她找到本村的一个媒婆替她儿子说亲,连提两个都没有说成,可她家的饭媒婆没有少吃,最后媒婆打了“保票”一定要为她说个好媳妇,时隔一年间,那媒婆真给李大妈寻了一个,女的家住邻公社,是寡妇娘们,年龄与李大妈儿子相仿,长相配她家的儿子绰绰有余。
见面之后女方家也没提出什么,就是嫌男孩个子矮了点,说好之后,第一个端午节李大妈亲自出马去接未婚媳妇来过端午节,她赶了两趟集,买了两块“的确凉”布料,一块是水红色的,一块是天蓝色的,八十年代后期,像这类商品已不太紧张了,供销社里基本上都有,回来后王大伯看老伴花了那么多钱,有点心疼,李大妈笑呵呵地安慰他说:“舍不得花钱怎么能娶到媳妇呢,俺儿子又不很‘赢人’,你别再打岔啦,听我的不会错的”。王大伯听老伴说的有道理,心里感到踏实多了,是呀,有什么比儿子的亲事更重要的呢,可他总有一种预感:这个女孩怎么也不像他未来的儿媳妇。
李大妈提前买了几把粽叶,家里仅有的几斤糯米,本来想吃一顿糍粑的,也没舍得吃,这会全部包了粽子,生产队里的人几乎都知道李大妈要接媳妇来过节了,听说女孩长的不错,大家都没见过,尤其是有几个调皮男孩更是翘首以待。
五月初的天已经热起来,初四的下午李大妈真的把未婚的媳妇接了回来,一路上老人家心里甜滋滋的,主动与女孩叙这,叙叙那,女孩也非常懂事,一口一个大妈叫个不停,一老一少边走边叙,累了、热了就在路边树荫下坐一会。到了家,李大妈不顾疲劳一头扎到锅房里忙乎起来,煳粽子、杀鸭子、剥豆角,女孩子也帮着忙,家里人叫她歇一歇,可她坚持要帮着干,显的十分家常,这把李大妈一家人乐的,平时家里人口少,显的很冷清,这下热闹起来,家里好像增添了很多口,粽子在锅里煳的直冒泡,咸鸭蛋和鸡蛋放到锅里一起煮,锅房里散发出股股清香,女孩往锅门添柴,火光映照在脸上红润润的,更加妩媚动人,男孩看到未来的另一半,也是打心眼里高兴,主动与女孩子搭讪,女孩子有些害羞,不过双方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农村的晚上除了“嗡嗡”叫的蚊子,一切都显的很静,没有电视,没有电灯,两盏煤油灯的玻璃灯罩早已被男孩擦的一尘不染,吃罢晚饭没有更多的活动,叙了一会,就休息了。女孩单睡一张床,蚊帐里的蚊虫被李大妈扇的干干净净,帐帘子掖的紧紧的,床上换上了干净的床单,因为都是农村人,女孩睡的还算习惯。
七九年是农村包产到户的第二年,农民分到田地后干劲特别大,过端午节时候,也是农活最忙的时候,既要割麦又要栽秧,过节的当天,李大妈就安排好了,老头子继续割麦子,她与儿子在家里陪陪未婚媳妇并做做家务,女孩子看到农村确实很忙,临来的时候母亲特别叮嘱:要放勤快些,不要睡懒觉,要帮婆家做些家务活,家教确实不错。女孩坚持要到地里帮助割麦子,这那成,李大妈死活不同意,心疼都来不及,哪能让她去干活呢。到了上午八九点钟,她与男孩子拿着镰刀偷偷地跑去割麦子了。
相关内容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