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蝉之清素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7:53 阅读(0)

 蝉之清素

 
文/曹子介
                         
 
盛夏的阳光火辣辣的,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风静止不动,氤氲的热浪却一波接着一波,持续高温潋滟着、蔓延着、侵染着山川大地,闷热的空气似乎划根火柴就会点燃。道路两旁的树木无精打采的,唯有那高枝的蝉,不知疲倦的鸣唱,一声引领,八方响应,此起彼伏,给酷热的天气带来了生机。
 
有人说,没有蝉鸣的夏天不足谓之夏天。是啊,夏天是蝉鸣的天下,夏天是虫鸟贪婪的乐园!
 
久居城区,很少听到过蝉的鸣唱。近年来,生态环境好了,坐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就能听到那些夏天的绝唱。这些“哇呜哇呜……”的长音,夹杂着百鸟啁啾的短调,从葱茏的树枝跌落下来,从炽热的阳光深处蹒跚而来,构成一幅盛夏庞大的空间写意画。
 
蝉鸣穿透力极强,穿过我的耳膜我的脑际,穿过时间空间,穿过了童年的梦,穿过那些回不去的年华。清·袁枚诗云:“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把盛夏酷暑树上的蝉鸣和捕蝉的形态描写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勾起我儿时洒满阳光、充满童趣的回忆。
 
蝉,要从麦蝉馍说起。在老家我们把蝉叫麦蝉,大概是因为麦子成熟的时候蝉开始鸣叫,每年当“玄黄玄割”鸟鸣叫的时候,奶奶便将熟透的麦子磨出新麦面面粉,第一件事便是烙麦蝉馍馍(形状像蝉),据奶奶讲:吃了麦蝉馍可驱逐蝗虫,躲避虫害,秋田就可以大丰收。这个时候我们刚刚从青黄不接走过,一看到麦蝉馍早已经垂涎三尺了,抓起一块就往嘴里送,哪管什么蝗虫不蝗虫?麦蝉馍清香四溢,至今想起来唇齿留香。
 
嚼着麦蝉馍,想着蝉栖枝头,隐约听见蝉鸣声声。
 
唐·虞世南《蝉》中有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割麦子的日子到了,很快就会发现,门前老槐树上蝉的声音,初则单调,声音细小,而后接二连三,声声振林樾,唱腔虽不规则,但足以演绎出暑夏的高潮。
 
夏天的午后骄阳似火,天气越热,蝉叫的越欢。趁着大人们午睡,我们仔细搜寻蝉叫的声音,锁定蝉所在位置,然后像猴子一样爬上树,蹑手蹑脚向枝条上的蝉靠近,左手紧紧抓住树枝,右手五只弯曲,向蝉扣去,一只蝉就会捕捉到手。捕蝉时要特别注意,蝉的听觉特别灵敏,一有风吹草动,蝉鸣就会戛然而止,并迅速飞走。捕蝉必须要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在它高声鸣叫时,盯准按稳,快速出击,一气呵成。
 
蝉捕捉到后,仔细观察,蝉头部宽而短,复眼位于头部两侧,触角短,口器细长,胸部下面有三对足,腹部呈长锥形,外骨骼很坚硬,双翅有明显的翅脉,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蝉的发声是通过膜振发出的,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雄蝉有发生器而雌婵没有。我们找来细长线,一头拴住蝉,另一头攥在手,蝉像风筝一样在空中盘旋,真是好玩极了。
 
秋天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凉,蝉鸣渐渐暗淡下来,短暂的蝉鸣也结束了,但我的心依然沉醉在那悠扬的蝉鸣声中。
 
据资料显示,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活3至5年,甚至时间更长,经过长期黑暗而寂寞的时光,才能化蝶成虫,蝉光彩照人的一面仅仅是漫长生命中的昙花一现。而就在这短短的生命过程中,生性高洁,栖枝饮露,独夏而来,入秋而死。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每一种生物都是上帝的一种艺术性的创造。”蝉经过苦苦修炼成为幼虫,成为一只蝉,期间生的飞跃和死的灭亡随时发生,这一切都要靠自己独立来完成,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借助。蝉为生命的凯歌高歌猛进,不遗余力;蝉为追求生活的完美不畏艰险,勇攀高峰;蝉为生活的考验挑战自我,奋不顾身。人也是一样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困难和挫折,要学蝉,如蝉,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艰难险阻斗,这样才活得有意义,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不虚此行。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