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秋种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8:06 阅读(0)

 秋种

 
文/苏健
                         
 
秋分节气到了,想起老家耩(种)麦子的事来。
 
老家有句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在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前,农村种地是个大事。且不说集体经济时期,我经历过的包产到户初期,“耕、耩、收、割”都算是难事。
 
每年秋收连着秋种。土地在经过翻耕、耘平、整好后,开始准备拌麦种、耩麦子。大清早,我父亲就拿出提前换好的一袋麦种,倒在一块厚实塑料布上,在麦种堆上扒出个舀子头大的坑,拿出尿盆加上半盆水,兑上几管农药“1605”,顺便用滴药管搅拌几下,把乳白色的液体倒在麦种堆上,紧接着迅速的用铁锨拌和麦种,在农药味还没弥漫开来之时,把塑料布兜起,用几块砖头压实,麦种就拌好了。
 
麦种拌好后,父亲又匆匆忙忙的出去,一袋烟的功夫,他扛回来一个大家伙——耧(又叫“耧车”、“耩子”)。耧,就是现在的播种机的祖先,过去是农民种地不可少的重要农具,一般每个村庄只有三两架。由人或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把,可以同时完成开沟、下种、覆盖三项工作,可以说,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之一。
 
耧长的什么样?一个《耧》谜语说的很形象:“两个小脚抢抢抢,石蛋敲的腚膀响。左一晃呀右一晃,粮食顺着裤腿淌。”耧常见的是两腿,也有三腿的,都是用楸木做的。楸木的好处是木头轻、结实、易加工、不变形。耧主要有耧腿、耧脚、耧架、耧斗、耧把、耧杆组成。耧腿中间是空的,下种用,两个耧腿的距离是6寸(也有8寸耧),耧腿下装有生铁铸成的铁脚。耧架是耧斗、耧把、耧杆的结合部分,是用榫卯结合做起来的,耧斗是装作物种子的,后面有个出种口,出种口上方有个控制出种量的插板,出种口上用细绳吊着一个石头蛋,中间一根铁丝捅到出种口里,播种时扶耧者左右晃着,铁丝在出种口里不停地摆动,防止种子堵住口影响下种。耧斗的后下方有一个三角形的小木块,主要作用是:均匀地将从出种口出来的种子分到两个耧腿中。耧把是播种人员控制左右和深浅的把手。耧杆是人或牲畜挂在身上控制方向和耧脚深浅的。
 
耧是我家的,也是全村人的。一家用完了另一家用,耩地播种时节不闲着。父亲把耧放在院子里,把耧脚上缠绕的杂草、泥土都清理干净,把麦种和耧装到手推车上,叫上全家人,推车的骑车的,都来到承包地里。本家比我父亲年龄大的大哥已经到了,父亲给他让了根烟,他接过来,夹在耳朵后,说:“不抽了,趁着地上有露水湿乎些,咱赶紧耩地吧。”大哥是种地的好把式,一亩地种啥庄稼、下多少种、出苗稠稀他最有数,我家耩地、扬场都请他。《齐民要术》有“锄得五遍,已上下不烦耩”的说法,是说耩地讲究时机、技术。大哥扶耧掌舵稳,耧不乱晃,力度掌握得好,耩得不深不浅。嘱咐我们三个人拉耩子要步履匀称,看着远方地头,兼顾两旁地边,不然耩的垄就不直,还要保证行距均匀,免得浪费地力。
 
大约一个小时,地耩完了。父亲和大哥在地头上抽烟,说话,估摸着下种的多少,拉着一些种地经。我和哥哥顺着刚刚耩好的麦垄拉砘轱辘压地。砘轱辘(又叫砘子)是石头做的,和现在的举重杠铃比较相似,不过中间连接的是木头,两边是专门打做的圆石头,每片直径30厘米左右,宽约10厘米,根据播种的耧腿的距离设计砘子的宽度,作用是小麦种播下后,用它来压实,起保墒的作用。没有砘轱辘用小推车、自行车压地也可以,只是效率低了一半。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