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蝉也分好几种,常见的两种我们方言叫“结留”和“木应嘛”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09:31 阅读(1)
那年蝉鸣
作者 |王汉斌
 
 
时下六月,本该又到了烈日炎炎伴蝉鸣清脆的季节了。如今的六月却如此的安静,安静得有些令人窒息。我却甚是怀念曾经蝉鸣阵阵的夏季了。
 
蝉也分好几种,常见的两种我们方言叫“结留”和“木应嘛”,第一种的名字不知如何而来,第二种是以其叫声而得名,因为它叫起来的音调极其像“木应嘛”三个字的音调。
 
曾经的夏季,蝉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一直是乡村夏季的标志。我生长在沂蒙山深处的“崮乡”,因其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更能感受到“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的韵味。
 
十岁前,夏季在我脑海中可以用“热、烈”两字形容。因为乡亲们白天干农活,体力支出大,中午小憩一会儿是大部分人的喜好。我也时常在父母的“安排”下午睡。可惜我不能在蝉鸣中入睡,感觉蝉鸣就是一种聒噪声,便跑到乡野中玩耍。那时夏季玩耍也与蝉脱不了关系,我们往往到村边矮小或者树干歪斜的树上或者河滩上平柳树上捕蝉,“吱~吱~”循着那阵阵蝉鸣,能准确地锁定蝉所在位置,一天中,中午是蝉最活跃的时刻,此时捕蝉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蝉易惊且善飞,想顺利地捕到它,也不是很容易。捕蝉有很多方法,通常用的只有三种,空手捉蝉、用面筋捉蝉、用塑料袋捕捉。由于空手捉蝉适用面窄且不安全,因此后两种方法用的更多。
 
先来谈一下“面筋捕蝉”,这里所用的面筋和通常食用的面筋不同,它是用面粉和水充分混合以后,用力揉捏所沉淀出的淀粉物质,具有黏性。我们把面筋缠到竹竿尖端,便做成了一个“捕蝉神器”。蝉很警觉,所以先是把竹竿平拿着,到树下仔细的看好蝉的位置,再把竹竿从树枝缝隙中悄悄伸入,还要看好竹竿与太阳所成的影子,不能映射到蝉身上,由于蝉相当警觉,捕蝉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此时重点观察的是蝉的两翼,把竹竿尖端的面筋要粘到蝉翼上才能捕住蝉,往往这个时候,稍不小心,蝉受到了惊吓,尾部喷出一串透明的液体,“吱”的一声惊叫,暗影一闪,飞得无影无踪。偶尔粘住蝉,也只能捕获一只,被捕住的蝉一阵“尖叫”,其他的蝉都闻声而逃。这种方法捕蝉便捷省力,适用于捕捉单只蝉。
 
用塑料袋捕蝉,与面筋捉蝉大同小异,只是把面筋换成一个厚些的塑料袋而已。用一根铁丝把塑料袋边缘撑起来尾部固定在竹竿上。这种方法有个优势,就是每次能捕多只蝉,这种捕蝉方法首选河边,因为河边的平柳树众多,平柳树因其皮糙汁多,是蝉“驻扎”的好去处。往往一棵平柳树上,会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十几只甚至几十只蝉。为了尽可能多地捕捉蝉,塑料袋捕蝉便能胜任。蝉儿一下被罩进塑料袋中,便会急切地逃窜,一番挣扎便落入塑料袋更深处,真是插翅难逃。这些捕蝉的趣事也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在童年时光中留下了美丽的一笔。
 
童年捕蝉只为玩耍,三五只而已。大部分蝉都从我们的小手中又重返了蓝天。绿树浓荫里重新传来,一阵阵动人的韵律。
 
前些年,流行起了食用炸金蝉的热潮,有些商家便出高等价钱,收购刚刚出土的蝉幼虫,我们这里叫“知了猴”,知了猴喜欢夜晚出穴。每每夜幕降临,河边杨树林中便“灯火璀璨”,人们纷纷捕捉知了猴,大量美味又营养的知了猴被送上了餐桌,成了人们口中的美味佳肴。
 
再后来,随着一些树林的修整与树木的砍伐,那夏季的天籁之音几乎绝迹了,如今,在烈日炎炎,家乡的夏季安静得吓人,想听到一声蝉鸣都成为了苛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