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露天戏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16:19 阅读(0)

露天戏

作者 | 郑冬前
 
那天下午,我刚下楼,就听到小区里回荡着欢快的旋律。上班必然途经中心路,只见不远处的广场上,搭着一个戏台——一辆流动演出车。这种“戏台”眼下很时尚,车开到哪里,只要把车厢三边一打开,便成为一个简易的舞台。戏台的地点还是很显眼的,我驻足停留,望着对面一群老年人和未到学龄的孩子,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我还在太平小学读书时,这种露天戏很常见。校园旁边的空地因为平坦而宽敞,是演出的首选位置。虽然演出的戏比较简单,种类也没有如今的繁多,但那个年代,是人们贫乏枯燥生活的调味品,全村男女老少都不愿错过。演员们来到空地上,敲锣打鼓,四处吆喝,然后在地上画上一个大圈,这是想告诉大家,圈里是演出地方,观众只能待在圈子以外。大家似乎都很懂规矩,围着圈以外坐着站着。因为大人怕我们把小板凳弄丢了,所以小孩子大多都是在附近草堆上扯两把稻草,紧沿着那个圈坐下。不用多久,后面就会陆续排满人:有坐在大条凳子上的大人以及抱坐在腿上的小孩;有拄着拐杖的老者;没有座位的且站得远一些的大人会把孩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最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还会站在板凳上……一层一层,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
 
“叮咯咙咚呛,叮咯咙咚呛……”这敲锣打鼓声表明,好戏就要上演了。那时,演出的节目大多是“小龙船”:一个女人穿红带绿,“驾”着小龙船,一条红丝巾可以戴在头上,也可以唱歌时拿在手里当道具用。旁边一男子,穿着红色上衣,白色裤子,手持一根竹竿,用各种滑稽的动作撑起小龙船,并用最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把家国情怀这个大主题穿插到打情骂俏中。一男一女咿咿呀呀,唱着戏文,踩着碎步,舞动着水袖轻衫,他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引来了围观者的阵阵大笑。这时,会有趁机挤进来的小孩,他们向圈子里面坐,结果那圈子越来越小,等到实在没法演的时候,小龙船会停下来,撵着大家往后退。当里面又恢复原来的见方时,他们就继续表演,丝毫没有被干扰的不满和愤懑。
 
还有一种露天戏,叫玩马戏。这种一般都是“巡回演出”。他们会一晚选择一个地方,因为同一个地方看过了就没什么看头了,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了。马戏班圈起一大块地方,四面埋上柱子,围上纱网,里面还要用不透明的帷幕再围一圈,目的就是不让你在外面看到,必须买票进去。这种马戏我一般不去看,因为没有钱,很少有父母愿意花一两天的伙食给小孩子去“找乐子”的。我们几个眼馋的小伙伴,就在外面追着玩,听听里面的动静,也挺过瘾的。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不看这些露天戏了。学习时拼学习,工作时拼工作,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再听说哪个地方有露天戏了,也诱惑不了我,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现在“叮咯咙咚呛,叮咯咙咚呛”的声音常常是在音响中,只听其声,不见其物。儿时的露天戏藏匿了我童年时太多的欢声笑语,但脑海中的记忆正在不断变得遥远。回想起来,不禁感叹:这不正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说的“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站在小区流动戏台的后方,待了许久。想过去凑个热闹,可又怕被人看到笑话,因为现在这些戏,很少有年轻人凑过去看,好像变成专门为老年人演出的一样。
 
时间走得太快,不远的将来,等到上了年纪,做不了什么事时,我也想享享清福,寻找儿时的露天戏。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追戏,只不过,戏里的是故事,戏外的是人生。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