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山村轶事/ 我的初中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08:54 阅读(1)

山村轶事/ 我的初中

  山村轶事之十三

           
 我的初中
               文邢兴亮
 
                 一
 
    说来也神奇。
    年少时求学,所有我就读过的学校,都是新建。
  1973年小学四年级时搬入大队建的新校舍。
  1975年,到邻村东沟读初中,这是上级号召大办中学的结果。东沟大队新建了学校,服务于车道沟、东沟和我村三个大队的初中学生。
  1977年上高中,我在轩岗公社五七中学就读。从1976年开始,公社响应党的号召,办高中,一穷二白没条件,只好在我村借房办学,第二年才开始建校,正好我是高一,直接参与建校近两年,只有半年正常上课时间。
  1979年下半年我有幸考住忻州师范(忻县地区师范学校),入校时才发现,旧校园内有一座四层崭新的楼房,那是我们刚竣工的教学楼。那年的十月份,快到供暖季了,可是供暖设备还未建好,无奈,学校只好让我们回原籍“见习”,我当时就在我村小学见习,整整二十天。
  1989年我到忻州教育学院读书,又是刚刚兴建的校区。毕业后若干年,我听说教院改头换面,成了忻州师院东校区了。
  人生就像在演戏,总共也演不了几场。像我这样走马灯似的转换表演场地,而且是新场地的情形,真可谓是人生命运之巧合。
  每个场地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我还是从初中那段时光开始讲起吧!
 
                二
 
  东沟旧村与我村只有一个山梁相隔。从六亩地往南走进一条沟再分两岔,左边一岔通往东沟,右边一岔通向我村。只是,东沟离六亩地近一些,顺住那条沟往里走,有一个平坦的地方是东沟村秋收打场的场面和喂养牲口的饲养处院子,再往里走就要爬一个很陡的土坡,土坡的最高处,有块平整出来的空地,上面盖了一排房,那就是新建初中的校舍。校舍往东再拐个弯就到了东沟旧村了。
  那排新建的校舍,共九间,座北朝南,其中有两个教室共占六间,东西把边儿的两间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兼宿舍,中间一间是通往屋后的过道。院子很小,没有围墙,其它设施一无所有。
  1975年的春季,我们三个村共十六名学生来到新学校报名,就在西面教室正式上课。
  当时,只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本东沟村的杨保生(小名杨塄眼)代数学,另一位是底下南申村的常怀仁代语文。那时就两门课,发了两本书:《语文》和《数学》。语文的主要内容是毛主席语录;数学内容非常简单,我记得代数最难的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几何到了初二,最难也没超过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杨老师教的口诀至今还记的哩: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
  学校没有食堂,到了中午,午饭成了问题。东沟的同学跑校,回家吃饭,车道沟旧村离东沟近,那四五个同学翻一个小山梁即到,也能回家吃饭。只有我村离东沟至少五里地,中午往返一趟很费事。但一开始只能这样,那时的村里人穷,几乎人人饿肚子,上午上完课,我们早已肠子和肚子打架,饿了,还要往家赶,等回到家早已筋疲力竭、饥肠辘辘了。
  后来,家长们让我们带了干粮,中午不用回家吃了,但只能冷吃。过了很长时间,东沟大队的领导,才给我们解决了干粮加热的问题。
  1975年,十三岁的我和我村那六七个比我大一两岁的同学,每天相跟上早午晚来回步行至少二十里,净消耗在路上的时间至少两个多小时。哪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呢?!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