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地了场光日,正是搂草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1:15 阅读(0)

地了场光日,正是搂草时

  刘方计(山东乳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漫长而又充满收获喜悦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在这秋末冬初,地了场光之际,正是搂草的季节。
搂草,我可是受真人嫡传。我的师傅就是我哑巴伯父,他搂草在我们村那可是首屈一指的高手,从调理工具,到搂草技术,都堪称一流。我从小就像跟屁虫似的缠绕在他的身边,就连睡觉也是睡在他和爷爷中间。他给予我的不是父爱却胜过父爱。到我也能拿起筢子搂草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我就像个小长工一样,几乎整个冬季的星期天,都要跟着伯父上山搂草,且从来都是满载而归。
童年时代,闲人多,老人孩子能干点活的,除了搂草拾粪,几乎就没有别的活计。绝不像现在这样,漫山遍野,茅草蒿子繁茂荒长,真是脚踏不透,镰叨成窝,秸秧遍野,无人管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当秋收结束后,基本是满山溜光了,秸秧草都给生产队的大牲畜做了饲料了,搂草是很艰难的事。可我家却不怕搂不着草,因我伯父家什齐全,又有搂草技巧。
磨刀不误砍柴工,说起我伯父摆弄搂草家什,那可是没说的。就说扭的网包吧,他都是选不焐节(不烂节)的稻秸搓绳。他搓的草绳粗细均匀,扭的包规矩不撤网(不变形),装上草以后可谓方方正正,耐用好看。
 
 
 
再说筢子,我们家光搂草的筢子就有搂筢、软筢和拉筢三种。那时的筢子没有铁钩,都一色的竹筢。搂筢是搂自来草用的,一般13个钩。秋末,落叶的季节,桲萝叶子,松树针,割蒿子落下的底草都很多,“桲萝叶,松柴毛,划拉划拉一小包”,就是对此时搂筢搂草的真实写照;软筢,就是把竹钩的根部刳薄,大多9个钩,也有把搂筢改成软筢的。这种筢子,说白了就是在石砬子上也能搂草。在山区,到处都是鹅卵石,这种筢子因为轻软,只搂草,不搂石头,是搂草行里的特殊武器;拉筢,是搂草行里的重兵器,它24个钩,都是选竹子根部的厚实竹条做的。它是在开阔地使用,一般选择在岭塂子上,它的筢杆不需要滑镗,只是起支撑作用。使用时,在筢子上面绑上两块分量相等的石头,并在筢杆的底部拴上绳子,在绳子上端系一活扣,揽肩背上,手持筢杆,拖着走就行了。草上得很快,上满一筢,把筢子抱起,放膝盖上,轻轻拍打,草就自然落下。一筢就是一小堆,很来劲。此外,我伯父曲筢也很有功夫。筢子用了一天,湿露浸泡,地面磨损,加之石头和草木的挂拉,势必要直钩和断钩。所以,伯父每天上山前,都要曲筢整钩。曲筢,也叫糅筢,就是把煤油灯点着,右手端灯,在钩部来回晃动,左手曲筢。用灯头先把筢钩烤软,左手随着筢钩的逐渐变软往下曲,等凉气后钩就曲好了。对断钩,根数少就换钩;多了,就把钩全部剁齐,重新曲钩。这样,筢子就不会漏草了。像伯父这样调理的家什,想搂不着草都难。
伯父搂草很讲技巧。一般人搂草,都是顺着山势往下搂,这样省力;可我伯父都是逆着山势往上搂。他搂草的时候,你就看着石头直往下滚。他搂的草堆,装草的时候,里面不用揽散石头,装就行了。在开阔地带,他搂草不是用筢子往下叨,而是打筢卷。那筢下去,“嗤”的一拉,那可真是煞突。再把筢翻过来一脱,退出草卷,十几筢下来就是一堆,既快又省力。因一拉用力,一退省力。
 
 
 
我和伯父搂草,一般都带点午饭,不带水,山里有的是凉水湾。早上到了山上以后,他抽烟,我抓蚂蚱,等晨露干了以后,我们就开始搂草了。下午一点多钟,我们就拾掇装包。他装两大包,我装两小包。装包有学问也很有意思,我们先装成平包,然后把扁担或杠子插在包懚(网包上端)上,挑起来掂一掂,不偏差,再把剩下的草打成双儿(包顶上摞的草,俗称双儿)。为了防止碎草往下掉,打双儿时一般要蹲下,把碎草理顺到双脚前,成长方形,一次为一层。双儿一般要三层。最后可以砍下一些树枝子覆盖在上面。打双儿砍树枝是俗成约定允许的,看山的人是不管的,他们也得尊重民俗。两点多钟我们就回来了,把草垛在草垛上,回家再正式吃饭,中午带的饭就是累了垫补一下而已。吃完午饭以后,我们还要到近山去搂,基本上是每人搂打双儿一包,背回来就行了。我们家每天进草三担,每到冬天,我们家的草垛最大。但有时也不够烧的,因我们家口大,睡得炕多,做饭多,还要烀猪食啊。所以,我爷爷烧炕都不舍得烧搂的草,除了烧牛粪干,就是粪草(草末)……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