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张祥:农村婚俗趣谈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4:19 阅读(0)

张祥:农村婚俗趣谈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五十六个民族犹如鲜花,盛开在广袤国土的各个角落。民族不同,风俗自然都是别具特色,各有风采。且以小文,说一说我的家乡曾经的婚俗习惯。错误浅陋之处,尚请大家谅解。

——张祥
 
 
▲摄影丨梁铭/东方IC
 
 
一、恋爱协奏曲
 
中国人的婚姻,几千年来一直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未婚男女在入洞房之前,基本上没有相见的机会。对方是美是丑,是聪明是愚笨,全看老天爷的恩赐和自己的造化了。由此洐生的爱情悲剧,不知让多少古人今人流泪叹息。后来进入新社会,摒弃了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打破了封建枷锁,让无数钟情男女得以比翼双飞,共结连理。
 
但不管是自由恋爱也好,父母包办也罢,媒人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在我的家乡,忌讳“媒”和“霉”同音,给牵红线的月老们取了个喜庆的名字:老红人。男女通用。时代不同了,各村各队并没有专门牵线搭桥的红娘。如果某男看中了某女,或者一方家长看中了另一方的孩子,那么,首先就要考虑老红人的人选了。
 
男方挑选介绍人的重要标准,就是这人能在女方说话算话,能代表女方的意见和建议。一般都是女孩的姥爷、舅舅之类的至亲,或者是亲叔伯辈。他们是主媒,有绝对的发言权。男方家的是央媒,相对简单点,一般是男孩的兄长或叔伯。也能代表男方,但多半是听受气话,来回传话跑腿的。
 
双方亲事结成,男娶女嫁,老红人自然是行事圆满,功德无量。但也有夫妻婚后不合的,不管大情小事,都去找媒人争吵抱怨。日子久了,不胜其烦的老红人,就在我的家乡流传了一条经典愤怒语录:我包你结婚,还包你生孩子过日子啊?!
 
俗话说:“成不成,酒三瓶"。选好了说客,自然先要好酒好菜招待一番,让他在女方或男方家多多美言,让对方能够认同自己的主张。拿人手短,吃人嘴软。酒足饭饱的说客,自然是舌绽莲花,把东家的家庭状况、孩子的优点大大吹嘘一番。只要不是和东家前世有仇,今生有恨,一般人不会暗中使坏,大泼冷水的。“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老祖宗的话,能够流传至今,自然是经过时间考验,有它的大大道理。
 
女方听从了介绍人的建议,同意两家结亲,只是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介绍人带话,约定某一天女方去男方家“瞧家”。任凭介绍人说的天花乱坠,哪怕是亲舅亲叔,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古训,是万万不能忘的。不经过一番实地考察,所有的后续事情都无法去预料。
 
接到了介绍人带回的“瞧家”口信,男方家马上也要准备一番。打扫卫生,检修房屋,叮嘱孩子一些注意事项。和左邻右舍有过节的,马上放低身段,主动示好的同时,也央求邻居口下留德,多多美言,不要坏了孩子的终身大事。农村民风淳朴,遇到别人家这种大事,一般都是笑着忘掉不愉快,满口答应替对方说好话。
 
女方除了明察,还有暗访。在别人毫无防备的时候获取的信息,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如果一个生产队的大多数人都对某人某家称赞不已,那么这桩亲事基本上就成了。如果口碑太差,任凭你家庭条件再好,女方也要斟酌一下了。
 
女方来“瞧家”的目的,无非是看看男方的家庭住房条件如何,兄弟几个,家里收入怎样。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往往住在山头上的人家,比住在平畈上的人家,在婚姻问题上更容易获得女方亲睐。因为有茶场、竹园、树木,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女儿嫁过去衣食无忧。虽然交通不便,总比吃了上顿没下顿强吧。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