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儿时过年拥军情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9:17 阅读(0)
儿时过年拥军情
 
●李文幸(广东)
 
 
旧历翻进腊月,年味就慢慢地弥漫开来,随之勾起我对儿时过年的记忆。
在儿时的记忆中,家乡农村小孩子们最期待和盼望的事情就是过年了。期盼着在这样的日子里可以穿上久违的新衣服,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炸油角、年糕、饺子、元宵美味,可以赏龙狮、逛庙会、观社火、燃放爆竹等年节娱乐节目,可以肆无忌惮地疯玩而不会被家长呵斥,可以在走亲串友中得到一个个小小的红包等,那种情景是美丽的,那种心情是快乐的,脸上是洋溢着笑容的,幸福是装得满满的。尤其是儿时过年拥军优属活动,在我的心灵里留下刻骨铭心的印痕,至今仍历历在目,让人回味无穷。
儿时过年拥军优属活动热闹非凡,为精神文化贫乏的年代增添着喜庆氛围。那个年代,电视还像旧时王谢堂前燕,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过年的文化娱乐活动较为单调,精神生活贫乏。曾记得,每逢过年,村里都要组织村民开展拥军优属活动,逐一上门到现役军人家里慰问、拜年。大年初一,大队长(现称村支书、主任)和各个生产队长(现称村民小组长)就挨家挨户串门,宣传发动社员(村民)向军人家属捐献筹集拜年礼品。那时候,乡亲社员也把当兵参军看作是一件荣耀骄傲的事,能当兵可以说是羡煞旁人的,能参军是让人憧憬未来的。因此都纷纷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慷慨解囊,将自家制作的年糕、油糍、糖果之类的过年食品礼品,按数足量交给队长干部手上或送到生产队部里,然后,由生产队(大队)干部和社员(村民)代表组成一支特殊的“春节拥军优属慰问团”,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浩浩荡荡,向着村里的军人家庭进发,途中不时燃放鞭炮助兴。我们一班小孩童成群结队,紧跟慰问团其后,一路连蹦带跳,欢呼雀跃。当看到鞭炮没响,我们就会争先恐后、你争我夺那一颗颗没有燃放完的鞭炮,好不热闹。
“来啦!来啦!”听到铿锵的锣鼓声越来越近,军人家属就会赶紧敞开家门,笑脸相迎;慰问团成员与家属嘘寒问暖,拜年祝福。之后,慰问团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等大红对联张贴在军人家庭大门上,燃放鞭炮,增添喜气,并送上党委政府的慰问信和村民捐集的年糕、油糍拜年礼品。最后,慰问团威武雄壮的醒狮在鼓乐伴奏下,绕着军人家门前的空旷地,惟妙惟肖地表演憨态可掬的喜、怒、醉、睡等招式,期间不时引来乡亲们驻足观看,令人大饱眼福。
在慰问、拜年完一家军属后,慰问团又热热闹闹,继续到下一家军属开展慰问、拜年,直到走遍全村所有军属,这才算完成春节拥军优属活动。
爆竹除旧,万象更新。儿时过年放鞭炮,也是最高兴最喜欢干的事。那时,我们一班小孩童成群结队跟着慰问团慰问军属,除了感受当兵参军的光荣、观看龙狮表演的热闹外,其实就是为了抢鞭炮、放鞭炮。
那时候,小孩童们能一夜不睡觉,除夕夜守岁熬年,专听着谁家先放鞭炮,谁家鞭炮放得又响又长。“嘣、嘣、嘣”,鞭炮一个个地响起来,一群群的孩子前呼后拥地吆喝在一起,连蹦带跳、争先恐后地抢夺那一颗颗没有燃放完的鞭炮。当看到鞭炮没响,我们就会把鞭炮从中间掰断,然后用香火去点,瞬间火星四射,其乐无穷。
鞭炮本是连成一串的,为了节省着玩,我们是拆开捻绳,一个个地拆下来,弄成单个的装在衣兜里,间隔一会儿燃放一个,还时常比赛谁的炮飞得高,炸得响亮。有时,也把鞭炮点燃塞到一个破小铁桶里,就为听那一声闷响和看小桶被炸的乱蹦,烂漫天真的笑容,堆积在我们如花般的笑靥上。
如今的春节,难觅成群结队的孩子参与拥军优属活动和抢放鞭炮的情景。央视春晚的精神大餐,让孩子们一饱眼福,电脑上那精彩的游戏,让孩子神魂颠倒,欲罢不能。除夕守岁,看电视、上网,已经成为孩子们时尚的玩乐,哪还有孩子半夜三更去疯抢那一颗颗鞭炮?现在过年,少了几许纯朴的年味,多了几许匆忙的年韵;少了儿时盼年的渴望,多了想逃避增长年龄的念头;少了几许过年的旧俗,多了几许过年的时尚。简单质朴、亲情浓郁、热闹忙碌的春节渐行渐远的时刻,心底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怅然。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