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暮雨水街,茶香清远(散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5:03 阅读(0)

暮雨水街,茶香清远(散文)

 心声散文:

 
------
 
暮雨水街,茶香清远
                         
初春与初冬时分,每当长夜深沉、静如止水,林木丛中有两种不易察觉之声。绿意萌发时,植物拔节。万木萧条时,落叶簌簌。春夏与秋冬的花开叶落,犹如人生起伏来去,谁能掌控?每每想到这一层,我便乘车直奔京西,去颐和园苏州街品茶思远。
倘若万寿山前金碧辉煌的楼台殿阁是高官贵妇,山后的苏州街,便是散逸隐士。集纳苏州水街、南京秦淮河特点的水街,或许少了些拍案惊奇的典故,少了些令人惊叹的构筑,由此,往来游人稀疏且不愿停留,致使街东与街西两座茶楼,常年空空荡荡。
 
------
 
黄叶飘零、冷燥落寞的初冬,苏州街桥下的水,便显得十分可爱。不大不小的锦鲤,在夕照无力下聚集、游弋,时而浮起片片涟漪。那日,决意不写字、不会友、懒散一日的我,在岸畔的通裕号钱庄兑换铜钱一串,登青石阶,进揽涛楼。向身着长衫、微笑招呼客人的店家买个水牌,在古色古香“美人靠”就坐,听一曲评弹,品一杯花茶。
茶座一隅,有一排书柜。大多是介绍颐和园历史的书籍。我抽出一本,随手翻开一页,恰巧是一位文史学家介绍苏州街揽涛楼的文章。读着读着,这座茶楼的前世今生渐渐浮现在眼前……
 
这座茶楼,原本无名。只因乾隆年间一个夏夜,暴雨如注。在此值夜班的“司茶官”在雷电交加中惊醒。当他关窗时,忽见河水咆哮、惊涛拍岸、水天一色,震撼声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身处的茶楼,在狂风暴雨中巍然屹立,如拥揽风雨、浪涛的一艘孤舟。翌日,他请示乾隆爷之后,把茶楼改为此名。从那日起,“揽涛楼”的匾额高悬于此。
尽管茶楼展示柜中有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太湖碧螺等凸显美景意味的名茶。在北京生活半个多世纪的我,坐在京城古建中,总感觉该点一款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似乎折射出北京人的性情:茶中的香气,虽是刻意而为,但不失其生态本色。茶色,不以嫩翠诱人。茶名,不借景色添彩。以此待客,即便主人家境窘迫,也不忘敬一杯弥散清香的“高末”。但见店家高端滚烫的热水壶,沸水落在印花的盖杯内,一滴不溅、恰到好处,一声“请吧您呐”,让万千情义变得洋洋洒洒。   因苏州街是清乾隆帝仿造江南水街而建,佐茶的零食,便不失其苏浙风味,显得简约且清淡。一小碟苏州卤汁豆干、一小碟芝麻薄皮、一小碟玉带豆、一小碟酸梅干。只见青衣小帽的店伙计,把客人想要的茶叶放入盖碗中,满面堆笑、高沏低收,沸水如线,注入茶杯。此时,琵琶声起、唱词柔婉。花窗半开、从西面玉泉山吹来、掠过苏州河的和煦之风,缕缕飘入。
 
------
 
“老北京人”喝茶,自然要注重“品相”。当茉莉花香气从盖碗缝隙中溢出,便不失时机地用拇指卡住两侧的碗边,用食指轻轻顶住碗盖,品饮前,用碗盖轻拨几下水面的浮叶,然后,盖儿与杯之间留一细缝儿,对着嘴轻品慢吸,既不能出现“吸溜”声,也不能见茶叶溢出。话聊透了,茶色淡了,大家起身,抱拳相别。
此时,我忽然忆起第一次在揽涛楼品茶的情景——上世纪90年代末,我出版第二本散文集之前,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相约揽涛楼。面对茶香四溢的美境,我们谈论名山大川、地方特产、史迹留存,美食文化……编辑说,我的散文既凸显知识性,也融入趣味性。一旦出版,可推荐为北大学子课外读物。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