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戏说一稿多投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1:47 阅读(0)

 戏说一稿多投

 陈开心(彝族)
从事写作并向报刊投稿的人都知道,很多报刊编辑反对一稿多投。
我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写稿、投稿的,一不小心这写稿、投稿的营生就有30年了。30年来,一稿多投的行为在我及我周围的文友身上不断发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偏僻山村的普通家庭和一般单位,都用不上电脑。“电子邮箱”的概念闻所未闻,要想一稿多投没那么容易。一个作品写出来,如果不留底就投出去,有的报刊如果不用还会退稿。要是遇到不负责任的编辑,拆开信封看上几页,如果不对自己的胃口,就随手扔进垃圾箩了事。可伶的作者却在眼巴巴的等着,盼着,其结果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后来,有的作者使用印蓝纸,一印几份,投出去几个月后如果没有音信,就另投他处。可有的编辑并不理解作者的苦心,对印蓝纸印出的稿子特别反感,有的连看都不看。很多作者不明就里,只知道自己累投不中,认为是自己的作品没有达到发表水准,所以执着的再写,再印,再投。也有作者被旁人点醒,知道编辑会欣赏,会享受,所以就请写字漂亮的帮忙誊写,尤其喜欢请具有一定书法水平的女性帮忙,连起个笔名也是什么芳,什么玲,什么琼,什么瑶的,目的是让编辑在看稿的时候既能欣赏女性书法,又能透过笔名想象作者模样。
有一位信奉“荆树开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老农,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在油灯下写作,根据当地流传的故事花了两年时间,写成一个中篇《××传奇》。老农抄誊一回投一回,每次投出都在等待中再抄誊,就这样,四五个月投一次,一年投两次三次,三年过去了,除了稿子被退回一次之外,全都石沉大海。不知是谁给老农出的主意,让他把署名改成某某芳再投。也许是巧合,用了笔名某某芳的稿件投出没有多长时间,就收到一家期刊主编发出的改稿邀请函。
 老农接到信函后,就迅速变卖家里养的猪和鸡筹备路费。因为机会难得,老农就带上自己未满十六岁的女儿前往。连徒步带坐车走了一个礼拜到编辑部,等待月余的总编终于等来了某某芳。刚见面,某某芳就忙着跟小姑娘握手,并且说: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居然这么年轻!某某芳赶紧上前说:总编您好,某某芳是我,小姑娘是我的女儿。总编正眼端详了一阵老实巴交土里土气的某某芳,心里嘀咕着,一个大男人,叫什么不好,偏偏去起一个某某芳的笔名,真扫兴!信上说改稿时间十天左右,可某某芳在编辑部仅仅三天,就带着女儿回家了,好在那个中篇如期编发,某某芳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作家。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位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年,反反复复几次高考,终因数理化成绩欠佳而名落孙山。他自认为语文学得不错,上学时所写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供同学参考。屡试不中的他居然做出大胆决定,背上粗粮离家,到镇上租了一间房子专门从事写作。据房东和邻居们讲,这位“疯子”真是疯了,几天不出门,几个月不理发,蓬头垢面的到邮政局寄信,一次就寄几十封。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在搞创作,在给报刊投稿。一年过去了,他回家卖掉家里的小猪付房租,两年过去了,他回家卖掉几只山羊结清各种各样的欠款。到了第三年他直接徒步进城,将三年来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的文章制作成剪报册呈送给县委宣传部。县委宣传部的领导看过他那本厚厚剪报册后开会研究,决定破格录用为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他说,在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时候,每一篇稿子出来至少十投,县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报刊都投。有的稿子居然不同级别的报刊同时发,有的稿子从投出到发表出来时间长达两年多,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收到过编辑部的信函和电话。
21世纪初,各个县区都办起了县区委机关报。县区文联也办起了自己的文学刊物,这些县区级小报和刊物一般都是没有刊号的内部资料,限于县区内订阅和友联单位互换赠阅。很多文学爱好者写的都是诗歌、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这就给作者提供了一稿多投的机会。现已年近70的高老师是那个时期一稿多投的受益者。他说,写作是一种劳动,是一种很特殊的脑力劳动。用劳动换取报酬是应该的,也是光荣的。我不偷不抢,通过写稿投稿,赚取稿费补贴家用,心安理得。但很多人对这种劳动缺乏应有的尊重,仿佛写1000字很简单,既不爬坡,又不负重,连汗都不流一滴,这样的报酬来得太容易了!更不可理喻的是有些编辑的思想,他们居然说你写出的作品能有地方发表就不错了,还想要稿费!高老师原来是农村里的民办老师。平日里喜欢写些生活散文。国家取消民办老师后又转成代课教师。民办老师也好,代课教师也罢,其工资都少的可伶。可他每个月的收入却要比正式教师还高,因为他每个月都会拿着一沓汇款单到邮政局领取数量不少的稿费。有人问他,这么多的稿费,你一天要写多少文章?他说,每周就写一篇千字文,周末就到邮局寄一次,每次至少寄送100封。因为现在每个县都有报刊。我写的都是老百姓喜欢看的文章,上稿率很高,虽然稿费很低,每篇才几元,十几元,几十元,但集腋成裘,每月还是能够收到稿费几百元。那些大报大刊我也投,但一年上不了几篇,还是市县级小报给力,一篇稿子会有十多家县级小报刊发。听邮局的邮差讲,高老师很精,为了节省成本,塞入信封的信笺还要严格控制,绝不超过20克。封信或者贴邮票他不用香糊,怕的是超重,如果超过20克,就得多贴一枚邮票。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