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家乡散记》系列之十一《家乡的会船》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2:23 阅读(0)

《家乡散记》系列之十一《家乡的会船》

  顾盛杉(江苏泰州)

 
 
清明前夕,我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叮嘱回乡祭祖。放下电话的一刹那,我的心一紧,感觉时间过得真快,自己整日在城里忙碌不停,不是父亲提醒,真把清明节忘了。
听到父亲说起清明祭祖,心中也不免惭愧起来,记得年少在外求学时,父亲也曾书信要求清明回乡祭祖。然而那时还年幼无知,一口回绝,认为故乡的清明祭祖纯粹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因而对此不屑一顾。
参加工作后,我在父亲“威逼”下,参加了一次清明祭祖仪式,才发现清明祭祖充满了浓郁的乡情和地域文化,更让离家在外的人对故乡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
故乡的清明已是人们忙着做秧池、施麦肥的繁忙时令。但是,清明这一天的农活,人们总是紧前或延后,让它“清闲”下来,赶去异乡的同门族兄弟家或是笑迎外地的同门族兄弟到来,一同参加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仪式。
 
 
 
我们的祭祖就是赶会船。据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山东义民张荣、贾虎与金人转战溱潼村,大战缩头湖(今兴化市茅山、顾庄一带),杀获入侵者甚多,逼使金兵逃奔楚州。据传,这次义民伤亡亦重,溱潼百姓将这些阵亡将士埋葬后,每年清明节为这些无主坟祭扫,以寄托哀思。由于溱潼四周环水,河网交错,以船代步成为必然。开始是零星的船只、少数人的祭扫,随着时间推移和佛教、道教兴盛,清明祭扫活动愈演愈烈。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便有十人一伙、八人一队,自动集合起来,组成篙子船比赛,“抢头水”祭祀孤坟,禳灾祈福,给清明旧俗添了几多内涵。
 
 
 
我也不清楚故乡的清明祭祖仪式到底有哪些,反正年年清明都少不了那备战会船的热闹场面。会船前,集结的船只如军队列阵,惊天动地,蔚为壮观。竹篙林立,犹万千长矛,直插蓝天;旌旗猎猎,如彩云飞舞,遮天蔽日。演练时,篙起桨落,百舸争流,千船竞发,船人起舞伴锣鼓,篙桨飞动劈碧波,十里溱湖风云滚,百花齐放惊日月。真乃是:一动一静都是画,上下左右皆风光。很难用语言表达这盛大场面,借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说:绝对震撼!
 
 
 
 
我也曾听母亲说过,旧时的清明祭祖是忌讳女人参加的,即使男孩也要到了年满16岁才能入席。如今清明祭祖废除这些旧俗,清明这一天,婆、婶、妯、娌、嫂、媳们就连孩子们都欢声笑语忙碌在十里溱湖上。
特别是清明节第二天,溱潼地区四乡八镇五六百会船云集溱湖,篙子船、划子船、花船、贡船和龙舟应有尽有,风格各异。竹篙如林,舟楫成行。五色会旗把两万多亩湖面点缀得似百花园地。溱湖十里岸畔,几无驻足之地,中外游客,亲朋嘉宾,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不少人家还有巧于庖厨的,紧张准备饭菜以招待观光溱潼会船的亲朋好友。老百姓“上到八十三,下到要人搀”,都来参加这一盛会,共同展示水乡儿女生命的激情。
 
 
 
南宋时曾流传下一首诗:“绿杨堤畔霓裳按,青草湖边画舫排;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这就是溱潼会船。假如把溱潼会船比作一场演出,原生态的民俗民风,十里溱湖的大舞台,数百艘船只的道具,万余人的演员阵容,十多万人的拉拉队,难道不是世界之绝唱吗!这一悠久的传统,一直在水乡世代传承,生生不息,从未中断。
故乡的清明祭祖比起旧时来可谓“变了味”,特别是溱潼会船既保留了舞龙、莲湘、道情、跳马灯、踩高跷、小杂技、牵驴花鼓、古装戏等传统节目,还努力把民俗文化与旅游休闲、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寄寓着里下河水乡百姓丰富的情感,陶冶人民群众高尚的情操。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