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白云峰:奇台的浆水面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7:25 阅读(0)

白云峰:奇台的浆水面

   来到奇台16年了,对家乡的浆水面有一个割不断的情结,天气炎热的时候,常常想起清淡、简单、开胃解暑的浆水面。

   
 
   浆水面广泛流行于甘肃兰州、天水、陕西的汉中等地,是当地极常见的食品,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民间流传着“茅檐草舍酬亲友,浆水面条味最长”的赞语。
   相对城市,古城奇台的春节似乎来得要早一些,过了腊八节,市场上便开始人头攒动,对联、灯笼、糖果等与年有关的东西琳琅满目,夹杂着零零星星的鞭炮声,即使坐在面馆里,也能嗅到浓浓的年味儿。也许是离开家乡太久了,当服务员端上一大碗浆水面时,家乡的味道扑面而来,竟让我有点恍惚。
   小老乡白生林从陕西关中来奇台开浆水面馆已十多年了,也是当地最地道的一家浆水面馆。也许是古城奇台甘肃、陕西人居多的缘故,奇台人对浆水面情有独钟。白生林说,在奇台不管是大官商贾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喝了酒,就一定要来他这里吃一碗消腻解酒、提神醒目、滋润肠肚……的浆水面。
   小老乡和妻子的技艺也是精湛了得,一手可以托几个粗瓷大碗,麻利地捞面、过水、配菜、泼油、浇上浆水的汤头,“刺啦”一声,红椒丝、葱花和小麦的清香便迅速弥漫开来,撩拨着食客的味蕾。
   “您的面来咧!”伴着老板娘银铃般的声音,一大碗清香四溢的浆水面便摆到了食客面前。然后佐以关中地产的食醋、酱油等调料,几瓣大蒜、一碗浆水汤,那个酣畅淋漓、口齿留香的感觉是语言无法描述的。
   浆水面的制作工艺其实很简单。先做浆水,一般用萝卜、芹菜、大白菜、包菜为主料,更讲究的就会用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先将菜切碎,然后将其放入开水中氽一下,接着盛在瓦缸或者瓷坛内,再加入以面粉勾芡的开水。要紧的是缸内必须留下一点旧浆水,作发酵的引子,俗称“酵子”。这“酵子”大概担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浆水盛好后,便把缸口密封严实,24小时后就算大功告成。
   面条是手工擀的,手工擀制的面条味道正,讲究“薄擀细切”。和面时加适量碱面,一块碗大的面疙瘩反复揉搓,擀制成薄而均匀的面张,稍晾后撒上薄薄的一层淀粉,折成三指宽的一叠,可按喜好切成细、二细、韭叶、大宽等各种形状,轻轻抖散,松松地放在案板上。
   
 
   小时候,我经常看母亲做浆水面。她先在烧热的锅中倒入少许清油,再放入葱花、蒜片、红椒丝炝熟,随即倒入盛好的浆水,煮沸后加上少量葱花和适量食盐。手擀的面条清爽硬朗,浇上浆水的汤头,配以嫩绿的葱花、艳红的辣椒丝、白生生的蒜片,一碗清冽酸香、筋道爽口的浆水面便做成了。尤其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劳作回来,吃一碗浆水面,立刻使人神清气爽,精力旺盛;出门远行,吃一碗浆水面,能使人终日不渴,体力顿增;春节食荤腻味,吃一碗浆水面,可使人肠胃清爽,浑身舒坦。
   故乡的浆水面,筋道,酸香,甘肃近代诗人王恒写过一首诗:“本地风光好,芹波美味尝。客来夸薄细,家造发清香。饭后常添水,春残便做浆。尤珍北山面,一吸尺余长。”而这就是关中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辛勤劳作了一天的父老乡亲们晚归回来,一家人坐在槐树的荫凉下,眼前摆一张小方桌,桌上摆放着油泼红辣子、炒青椒,或者水萝卜和洋芋丝,吃一口浆水面说一句桑麻,话一句桑麻喝一口浆水汤。有滋有味地品尝着浆水面,尽情地享受着农家田园生活的乐趣。
   2013年回西安探亲,大年初三,到家下了公交车,父亲在鹅毛大雪中已等了很久。回到家推开房门,满桌的家乡菜与浆水面的味道扑面而来。一瞬间,我的情绪难以控制,眼前一片模糊。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